现浇混凝土预应力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逐层浇筑,逐层张拉
该方案的施工顺序为浇筑一层框架混凝土,张拉一层框架预应力筋,也就是上层框架混凝土浇筑应在下层框架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方可进行;
2.数层浇筑,顺向张拉
该方案的施工顺序为浇筑两至三层混凝土框架梁后,自下而上(顺向)逐层张拉框架梁的预应力筋;
3.数层浇筑,逆向张拉
该方案的施工顺序为浇筑两至三层框架混凝土后,自上而下(逆向)逐层张拉框架预应力筋。
现浇混凝土预应力操作要点
预应力筋的下料、制束
下料时,在放线盘上放预应力筋,在平整的场地上按下料长度在场地两端设置标记、定长下料,切断前先将预应力筋拉直理顺,用砂轮锯切割,要求端头断面整齐。
首先除去预应力筋端部毛刺,装上承压板,旋进钢丝衬套,要旋紧密排,放入挤压机,操纵油泵挤压。挤压过程中预应力筋应顶紧、扶正、对中,挤压过程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顿,注意观察压力表最大数值,有不正常现象应停止挤压,检查挤压机,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操作。
定期检查锚固头外径,若模具磨损严重锚固头不合格,应及时更换,以确保锚固头质量。挤压过程中,尚应保持挤压锚内表面的清洁。下完料后在现场分类堆放,较长束可盘成直径1.7m左右的圆盘,若长度各类较多,不易识别,可在端部作标记。
预应力筋及波纹管的铺设布束
(1)有粘结预应力梁的布束:支模板时,梁的侧模板先不封,以便于金属波纹管和预应力筋的埋设。在非预应力钢筋笼绑扎好后,根据设计的曲线用普通圆钢筋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间距~mm。特别注意反弯点处的标高。
定位钢筋固定好后,即可安装波纹管,波纹管逐根穿入钢筋笼,与定位钢筋固定,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波纹管连接并缠上胶带防止漏浆。安装好波纹管后,即可进行钢绞线穿束。穿束前钢绞线端部应用破布及胶带包扎好,钢绞线可整捆或逐根穿入波纹管。
(2)无粘结预应力的布束:在无粘结预应力筋按规定长度下料,并制作单端张拉束固定端后,即可将无粘结筋安装到梁内普通钢筋笼上,安装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应随梁的普通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逐步进行安装固定。
(3)施工外脚手架的立杆应避开预应力梁端部,横杆应高于预应力梁顶面1m或低于预应力梁底,以免影响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张拉端和固定端节点的安装
张拉端和固定端的定位,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固定牢固。如端头节点梁柱普通钢筋较密,有粘结预应力梁张拉端采用外锚式处理办法。有粘结预应力梁张拉端锚垫板按设计要求固定于梁的端部,在预应力张拉并灌浆以后,再后浇细石混凝土封闭。
固定端的承压板、挤压套埋设在混凝土中,不能外露,并按设计要求焊接螺旋筋和承压板。如端头节点梁柱普通钢筋较密,张拉端节点安装比较困难。根据图纸中端部的位置在绑扎普通钢筋时,应尽可能避开预应力筋和端部锚垫板的位置,以使预应力筋顺利穿过。
预应力筋的张拉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0.7。预应力筋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制,以张拉力为主,测量张拉伸长值作为校核,伸长量误差允许值为-6%~+6%,如超出范围,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时,通过张拉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够,孔道摩擦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现象。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分级记录。
灌浆及端部处理
(1)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有粘结预应力梁孔道应及时进行灌浆。灌浆用水泥净浆的水泥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掺入少量减水剂和膨胀剂,减水剂采FDN型高效缓凝减水剂,膨胀剂采用AEA膨胀剂,具体配合比详见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报告。灌浆前孔道应灌水洗净、润湿,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在灌满孔道排出浓水泥浆并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稍后再封闭灌浆孔。
(2)张拉、灌浆完毕后,用手提砂轮锯切除外露多余预应力筋,切除后露出夹片的钢绞线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然后清除杂质。
(3)在锚具及承压板表面涂以环氧树脂胶泥,起防水防锈保护作用。
(4)锚具防腐处理后及时浇捣封锚细石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