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描述
混凝土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顶面5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是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较下部为低,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率不合适,水胶比过大,混凝土浇捣后石子下沉,造成上部松顶。
②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并使气体浮于顶部。
③混凝土的泌水没有排除,使顶部形成一层含水量大的砂菜层。
3、预防措施
①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不要过大,以减少泌水性,同时应使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保水性。
②在混凝土中掺加气剂或减水剂,减少用水量,提高和易性。
③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20s以内,不能产生离析。混凝土浇至顶层时应排除泌水,并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
④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时,随着浇筑高度的上升,应分层减水。
⑤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将多余游离水分吸去,提高顶部混凝土的密实性。
4、处理办法
将松顶部分砂浆层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筑密实,并加强养护。
[握手][握手][握手]希望以上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