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综合单价的确定方法

在发承包阶段采用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进行招投标的项目,若在在施工阶段需要对新的综合单价进行重新确定,必定存在最终工程量增减超过±15或材料单价的涨(跌)幅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5%的情况。

(一)对于因工程量变化而引起的新的综合单价的确定方法如下:

1.当最终工程量(Q终)招标工程量(Q招)×1.15时,新综合单价下调↓,上限等于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1.15

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时,新综合单价(P新)=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1.15;

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时,新综合单价(P新)=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

2.当最终工程量(Q终)招标工程量(Q招)×0.85时,新综合单价上调↑,下限等于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0.85×(1-报价浮动率L)

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0.85×(1-报价浮动率L)时,新综合单价(P新)=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0.85×(1-报价浮动率L);

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等于发包人的最高投标限价(P发)×0.85×(1-报价浮动率L),新综合单价(P新)=承包人的投标报价(P承)。

最高投标限价综合单价为元/m3,报价浮动率5%

清单工程量0m3,实际工程量m3,投标报价综合单价元/m3。工程款?

实际工程量m3,投标报价综合单价75元/m3。工程款?

某工程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数量为m3,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调增为m3,该项目最高投标限价综合单价为元,投标报价为元,应如何调整?

  解:/=%,工程量增加超过15%,需对单价做调整。

  P2×(1+15%)=×(1+15%)=.50元<元

  该项目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应调整为.50元。

  S=×(1+15%)×+(-×1.15)×.50=+76×.50=778(元)

某分项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数量为m2,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调减为m2,该项目最高投标限价综合单价为元/m2,投标报价为元/m2。合同约定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综合单价以最高投标限价为基础调整。若承包人报价浮动率为10%,该分项工程费结算价为( )万元。

  A..70

  B..25

  C..30

  D..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变更类合同价款调整事项。/=75%,工程量减少超过15%,需对单价进行调整。P2×(1-L)×(1-15%)=×(1-10%)×(1-15%)=元/m2>元/m2,该项目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应调整为元/m2,结算价=元/m2×=.7(万元)。

当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采用清单计价的某分部分项工程,最高投标限价的综合单价为元,承包人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为元,该工程投标报价总价的下浮率为5%。结算时,该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较清单工程量减少了16%,且合同未确定综合单价调整方法,则对该综合单价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

  A.调整为元

  B.调整为.63元

  C.不做任何调整

  D.调整为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变更类合同价款调整事项。根据“计价规范”的规定,工程量偏差超过15%,可能引起单价的变化。因为(承包人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最高投标限价的综合单价)×(1-5%)×(1-15%),故此单价无需调整。参见教材P~。

(二)对于因材料单价的涨(跌)幅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5%引起的新的综合单价的确定方法如下:

新综合单价=投标价+信息价-上限(或减下限),

降价时,减下限,涨价时,减上限;

上、下限的数值根据投标价及基准价为基数进行计算,这两个数值以较大值×1.05为上限,以较小值×0.95为下限;

若施工时的信息价在上、下限之间时,新综合单位按投标报价作为结算价。

施工合同中约定,承包人承担的钢筋价格风险幅度为±5%,超出部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造价信息法调差。已知投标人投标价格、基准期发布价格分别为元/t、0元/t,年12月、年7月的造价信息发布价分别为元/t、元/t。则该两月钢筋的实际结算价格应分别为多少?

  解:(1)年12月信息价下降,应以较低的基准价基础计算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

  0×(1-5%)=(元/t)。

  因此钢筋每吨应下浮价格=-=75(元/t)。

  年12月实际结算价格=-75=(元/t)。

  (2)年7月信息价上涨,应以较高的投标价格为基础计算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

  ×(1+5%)=(元/t)。

  因此钢筋每吨应上调价格=-=(元/t)。

  年7月实际结算价格=+=5(元/t)。

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双方约定承包人承担的价格风险系数≤5%,承包人投标时对预拌混凝土的投标报价为元/m3,招标人的基准价格为元/m3,实际采购价为元/m3。则发包人在结算时确认的单价应为( )元/m3。

  A..00   

  B..00

  C..00   

  D..5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价变化类合同价款调整事项。×0.95=.6≤≤×1.05=.5之间,不予调整。

(三)关于上述两种方式确定新综合单价区别点总结:

计算基数不一致:工程量变化大于±15%(量变)引起的新的单价的调整以招标综合单价为计算基数确定上、下限,而材料单价的涨(跌)幅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5%(价变)时引起的新的单价的调整以投标价及基准价同时作为基数计算上、下限。

上、下限范围不一致:量变的上限为1.15的倍数,下限为0.85的倍数×(1-报价浮动率L);价变的上限为1.05的倍数,下限为0.95的倍数。

量变计算下限时需考虑报价浮动率,而价变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考虑浮动率。

参考文献:全国一级造价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原创文章,欢迎探讨,喜欢本文章的可以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