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投标技术标田召斌

a施工总平面布置

编制依据及原则

为了保证场内交通顺畅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减少现场材料、机具二次搬运以避免环境污染,应对现场平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上注重资源节约并力求施工现场的整洁美观。本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原则确定如下:

1.现场临时设施随着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布置和安排,阶段平面布置要与该时期的施工重点相适应。

2.在现场临时设施中应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3.施工材料应尽量堆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为原则。

4.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

5.临电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楼梯及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

6.本工程应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公司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企业管理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

7.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力度,使工程现场永远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

8.控制粉尘设施排污、废弃物处理及噪声设施的布置。

9.设置便于大型车辆通行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

现场生产设施设置及布置

一、塔吊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拟投入若干台。若有幸我公司施工后根据业主的需要第一时间进驻现场,首先对塔吊基础进行施工,砼标号采用C40并掺加早强剂,待强度达到后着手对塔吊进行安装。由于本工程场地狭小,所以塔吊选安置在工程合适位置。

塔吊的布置见总平面图。

二、砼泵的布置

施工阶段,设置1台汽车砼。现场砼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做好交通的疏导工作和噪音防止措施。

三、钢筋加工车间

钢筋加工场及堆放场地基础施工期间根据工程的需要就近设置,钢筋集中加工,钢筋原材集中堆放,成品钢筋根据塔吊位置布置,按不同规格堆放整齐,设置标识牌和检验表。

四、模板加工车间

模板加工车间为模板制作、堆放,本着方便施工就近原则设置。木工棚用钢管搭设,彩钢板顶棚,上设两层竹笆片防护,满足施工安全防护要求,现场按要求设置灭火器及专用消防用品。

现场生活设施设置及布置

1.由于现场场地的局限性。所以生活区主要设施有: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医务室、娱乐室等。

2.职工宿舍采用上下床,房门外开。每个员工满足2.5m2。宿舍内张贴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值日表,每天打扫卫生,保持窗明几净,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做到清洁美观。

3.食堂水泥抹光地面,设置吊顶,四面粉白,设排油烟机,灶台及周围贴白色瓷砖,室内设置一条排水沟,采用钢筋网覆盖。食堂内须张贴卫生管理制度,有关证照齐全。炊事员要有健康证,操作时身穿白衣、白帽、白口罩,文明操作,生熟食分开放置,设置沙门、纱窗、沙罩,洗刷、消毒设备齐全。食堂内使用燃气。餐厅内桌凳齐全、卫生整洁。

4.厕所远离食堂30m以上,派专人打扫。厕所内设洗手池及冲水设备,便槽贴白色瓷砖,做到无污染、无垃圾,无明显的臭味。

现场围挡、临时道路及场地硬化

一、围挡、出入口

施工工地的大门和门柱为正方形×mm,门头高度为4m,大门净宽8m。施工现场围墙,采用彩钢板围挡,高度2m,做到连续、整齐、牢固。大门内设传达室及门卫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

二、基坑周边围护

若我单位有幸中标,在进场后立即对基坑四周整平,并且在四周设置明排水沟,基坑四周设置高度1.2米钢管围护,张挂密目网,底部设置档脚板,并悬挂警示标志和照明装置。

三、临时道路

临时道路组织硬化。

四、场区地面硬化

施工场区的加工场地、办公区和道路须进行硬化处理,其余场地铺设石子或绿化。场区内每天专人洒水和清扫,避免风吹扬尘,虽然招标文件中业主没要求达到安全文明工地要求,但是根据我公司安全施工管理要求以“安全文明工地”的标准。

五、施工供水、排水、排污布置

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现场施工用水包括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消防用水三部分。施工用水对接业主提供的接驳点,再采用镀锌钢管沿建筑物四周布设。在各用水位置设分支阀门,主体结构按使用要求各留设分支水阀,以满足施工要求,临时用水有专人负责日常的维修及保养。

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明沟。大门内侧设冲洗用水泵,由专人对汽车开出工地前进行冲刷,以免泥土带出工地。基坑、基础底板排水、洗车槽排水等经沉淀后排至室外管网内。定时清除淤泥,保持畅通。生活污水集中汇入化粪池,经过硝化后进入沉淀池,最后排入室外排污管网。

施工总平面图

5.1施工总平面图详见附图。

临时用电、用水、排水计划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水方案

1.本工程现场临时用水包括施工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系统及现场临时排水系统。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实际情况,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合用一根供水管,按照施工生产用料场、库房和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的布置,采取就近布管供水。

2.水源已接入,接入管径为DN。为节约用水,在施工前期主要是土方开挖、结构施工,中期主要是混凝土养护、砌墙抹灰和施工人员用水,后期为装修、管道试压和施工人员用水,这时装修材料较多,材料仓库、和楼内的防火是重点。因此库房和楼内装修区域内要配置足够数量的消火栓,建筑物室内消火栓系统派专人加强维护,各消火栓箱配备水龙带和水枪,同时在走道及防火重点区域要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满足施工现场消防防火的要求。

3.临时施工用水在施工现场接入口处单独装设水表进行单独计量,水管在场内埋地敷设,深度不小于mm,防止损坏,出地面敷设的水管要做防冻保温,管道材料采用镀锌钢管。在结构施工和装修阶段,为保证建筑物施工和消防用水,在楼两侧分别设置1根DN的给水立管,随着建筑的施工进度,在每层设置消火栓和给水点。

4.计算各施工区域内施工用水量及供水干管选择,生活用水量及干管选择。用水高峰期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二次结构砌体施工期间。

二、施工现场临时排水方案

(施工现场排水分为雨水、生活污水、食堂废水)。

1.雨水:在场地平整时,修整坡度,适当抬高中间地势,使雨水向四周流散。经现场排水明沟直接排入场外。明沟断面尺寸为×(宽×高)mm。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阶段,基坑内的雨水排放需先经过潜水泵抽到排水管道后再排放,在基坑周边做排水沟,每30m设置积水坑,每个积水坑中设置1台潜水泵,将坑底积水排到积水坑中,由泵抽出,排水沟断面尺寸为mm×mm(宽×高),积水坑尺寸为××(mm)。

2.生活污水:施工区卫生间、淋浴间的生活污水经DNUPVC管排放到化粪池中,然后定期由粪车抽出,排放到规定地点。化粪池采用砖砌,尺寸为mm×mm×mm长×宽×高),有效容积40m3。

3.食堂废水:食堂废水与污水管道分别设置,在食堂操作间采用明沟排水,食堂产生的生活废水需经隔油池处理后,再通过管道排放到化粪池中进行排放。排水沟断面尺寸为mm×mm(宽×高),沟上覆盖铸铁篦子。

4.施工布署:施工现场临时给、排水管的安装进度是根据土建的施工进度进行,管道的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随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整,尤其是楼内的给水、消防管道,是随着施工进度而不断变化的,施工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在办公区、生活区和材料区等临时设施施工时,进行污水管道和给水消防管道的主干管及办公区卫生间、淋浴间、厨房给排水施工。室外干管敷设时,要注意埋设的位置不能占用正式管线的位置,避免今后让道返工,同时要注意保护地下现有管线,不能破坏现有管线。

基础主体:随着土建结构的升高,将其周边的DN给水消防立管升高,为结构施工提供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

装修阶段:将给水消防管道引入到楼内各层施工作业面,保证施工用水和消防安全。同时随着装修进度,按照装修的需求,及时调整给水消防管道的布局,在符合消防安全规范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装修施工的要求。

管道拆除:在正式消防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后,将临时消防管道拆除。在拆除时注意成品保护,不能破坏楼内设施。室外管线在临时设施拆除时进行拆除。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1.临时用电概况

临时用电组织。

2.临时用电布置

布置说明:现场临电设置及安装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线路敷设:线路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干线电缆采用YJV或者YC型电缆,移动箱采用YC型橡套电缆。线缆应符合安装规范要求,绝缘电阻必须大于1kΩ,干线采用直埋敷设,在过道、汽车通道处设有电缆保护管。电缆进入楼内采用套管保护敷设,电缆埋地应无连接头。在电源进柜处设置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配电箱(柜)设置:配电箱(柜)设置应符合安全及工程用电需要,一级总配电柜设置1台,分配电箱2台。流动箱若干台。用电设备设一机一闸制,箱内开关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应有合格证及认证标志。箱体安装高度,流动箱距地面应大于mm。固定式箱应有防雨措施和防护栏,箱内开关设置合理。

施工照明:现场照明采用3.5kW高压镝灯10盏(每台塔吊4盏),局部用碘钨灯补偿。办公用电采用V电压,电源线穿塑料线槽明敷设,光源日光灯照度不小于Lm/m2;工人宿舍用日光灯。工具房采用36V安全电压,导线采用明敷,集中控制;潮湿场所及装修用照明,采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

装修施工时,一级配电箱位置不变,二级配电箱移至楼内,电缆沿电缆竖井敷设,注意保护。

3.变压器设置

甲方提供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为防止出现停电情况,我方准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3.1电缆截面的选择:根据计算以及相关数据确定现场配电箱柜的电缆。

3.2分配电柜1#:主要负荷为塔吊、钢筋棚及木工棚机械等用电,选用电缆为YJV3×+2×70。

3.3分配电柜:主要负荷为物料提升机及生活用电,电缆选用YJV3×+2×70。

3.4消防泵房电源线选择YJV-3×50+2×25电缆。

3.5其他三级配电箱电缆选择YJV-3×50+2×25或者YC-3×50+2×25。

3.6安全用电技术措施:本工程遵照执行国家施工用电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有关施工现场用电法规。为保障安全用电,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相应地奖罚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电气技术档案和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安装技术档案。建立技术交底档案。建立安全检测记录。建立值班记录。建立维修记录。建立工程拆除记录。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试合格者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上岗。

强化安全用电管理体制,改善电气技术队伍素质。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外架,塔吊基座必须与接地线做可靠连接。现场接地采用统一接地体(现场接地体与配电所接地连为一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必须经两级以上漏电保护,一般场所用电设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s,特别潮湿场所不大于每秒漏电15mA。现场照明用电,潮湿场所采用安全电压36V以下照明灯,线路敷设必须符合要求,楼梯间照明、结构做好预留洞配管。电焊机设专用保护箱。

工人宿舍区照明采用节能荧光灯。所有回路设有漏电保护器,线路敷设按永久性设置。

现场配电箱安装必须符合要求,各开关控制应有标志用途,配电箱应有防触电标志,并有专人负责。所有配电箱应配锁,停用和停电应锁好箱门。

电气设备安装、保护、操作与维修均设两极漏电保护。在任何情况下,漏电保护器只能通过工作零线,而不能通过保护地线。

电线电缆敷设必须满足安全距离,埋地穿过道路必须加钢管保护,新敷设的电缆必须进行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临电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检修时需设监护人。

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安全工具,严禁将绝缘工具挪做他用。

4.电气防火措施:施工现场用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对新进场的用电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安全用电防火教育。

合理配置、整定、更换保护电器,对电路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应有可靠的保护。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应配置绝缘灭火器材等,并禁止烟火。

电气设备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距离,易燃、易爆场所及库房照明应采用防爆电气产品,周围10m以内严禁电气焊作业。施工现场电气焊安全距离必须符合防火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开有动火证后方可作业,室外遇有5级以上大风时,不得从事电焊作业。

严禁非专业人员乱拉乱接电源线,工具房、宿舍严禁烧电炉或用碘钨灯管烧水、取暖等违章用电。

设一路专用电源线供消防水泵,直接从变电所引来,24h现场有电工值班。

对发热光源、照明灯具安装,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小于mm,灯具固定不得直接安装在木质和易燃材料上,当间距不够时应采取隔热处理。

5.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维护管理

现场设专业电工2名。各种电气设施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每次检查情况和发现问题应做好记录。线路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大雨前后必须做检查巡视,巡视检查时,必须穿绝缘鞋。配电箱每季度停电清扫1次,箱内开关每月检查1次漏电,开关每周试验1次,做好记录。现场保护接地体在雨期前四、五月份应进行1次遥测,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现场用电设备接电源线,用电完毕拆除,应由现场用电负责人员通知方可进行,严禁非电工拆装电气设备,乱拉乱接电源。对新投入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试运行后方可使用。

6.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使用的电气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环保产品规定。电线管涂涮防锈漆,操作时应有防止污染及防火措施,作业现场应通风良好且无名火作业(如电气焊、喷灯等)。噪声污染控制:施工人员不允许大声叫喊,严禁出现较大敲击噪声。灯光污染控制:夜间施工照明按规定时间关闭,控制光源对周围居民的污染。对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控制:严格定量,限额发料,严禁私自存放,对剩余、废旧及用完的空桶及时回收,由项目部统一保管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其他作业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施工作业环保指导书》的有关规定。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措施:认真学习贯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人员超长时间疲劳作业现象。监督检查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对违反安全防护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对当事人及单位负责人给予经济处罚,处罚金额按防护用品器材单价2倍计算,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保证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夜间施工,镝灯(3.5kW)远离施工人员距离不小于8m,以防光源伤害眼睛。

b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测量施工的质量,加快进度,配高精度全站仪一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坐标和定位图纸,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各楼层放线使用J2经纬仪,建筑物标高均使用DS3水准仪进行抄平。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送检,取得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一、定位轴线的测设

1.城市坐标系统的引测及基准轴线的布测: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测量控制点,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依据轴网定位并图中圆心坐标和定位轴线关系,以极坐标法放样出本建筑的基准轴线,设置外控定位桩。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要求该点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视野开阔,高度角15度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依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利用已布置好的基准轴线点,进行联测,联测方法采用复合导线(或闭合引线)。并将轴线交点串测至导线中,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仪器采用全站仪。

3.布设原则: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4.高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放置的控制点位置需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

5.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基础部分使用全站仪采用外引控法进行,即依据建筑物大角的主要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车辆碾压不着和认为不易碰撞的地方,埋设控制轴线桩,控制桩由C2O砼内埋设木桩制成并加以围护。

二、基础工程放线

1.将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设置在距基础外边线较远的地方。在基础施工中,不易被破坏。

2.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坑下口(坡角)及基坑上口坡顶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允许误差+50mm、-20mm。基坑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mm。

3.垫层上基础放线: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4.施工层放线:本工程建筑物±0.以上的轴线测量采用激光垂准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

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内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测量控制点。

埋件的埋设:内控点在±0.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Φ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件做法:预埋件由××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2.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激光接受靶:激光接受靶由××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受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3.内控点竖向投测:首先将激光垂准仪安置在已做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准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1.2建筑工程

垃圾外运

配置符合规定的运输车辆设备及相应的驾驶人员,运输车辆具有合法有效的道路运输营运证件,建筑垃圾运输证应当随车携带。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的道路应当硬化,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离工地。具体措施如下:

1、现场出入口道路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整洁、完好;

2、配置车辆清洗专用水道、排水设施、污水沉淀设施、照明设施、消防设施、车辆高压冲洗设备和相关机械设备,并保持有效使用;

3、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完全密闭后驶出作业场所;

4、配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

5、按照要求设置有效的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信息传输系统,并接受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垃圾监管信息系统的监控。

道路工程

一路面施工

路基施工首先对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根、垃圾应认真清除干净。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根据土质适当预留虚高、找平,以保证压实后符合设计高程及横坡,并应根据道路中心线检查两侧路基宽度,防止偏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备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料采用大型拌和集中场拌法场拌法拌料,按比例严格控制,水泥含量不得低于5%;用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途中时间至碾压前不得超过其初凝时间。2、培路肩:恢复道路中心线及边线,人工在边线以外位置,培高30cm,宽cm路肩,同时洒水湿润基层。3、放线:按运输车辆计算路面所用水稳料数量,在路面撒白灰线分格,做到水稳卸车后,成排成行,便于下一步平整工作。4、整形及碾压:先用推土机粗平,取2cm虚铺系数,结束后用平地机精平,以1cm虚铺系数,平地机由两侧中心刮平,精平结束后用压路机碾压,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碾压过程中,随时检测水稳、顶面高程以及宽度,路面纵横坡度等实测项目,保证其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压实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值。5、养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做好养护工作,保证面层湿润,养生期不少于7天。6、质量要求:外观:压实度表面坚实、平整、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透层油施工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及时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阳离子慢裂乳化沥青PC-2,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4)执行,透层施工前,应彻底清扫干净基层顶面,保持基层顶面的清洁;透层乳化沥青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1、准备工作: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将水泥稳定层的杂物清理干净,稳定层破损,坑洞等应及时修补平整,检查路平石、缘石、检查井、进水井盖及其他构筑物是否安装稳固,若存在问题,局部予以处理。2、测量放样:沥青路面的高程可在已砌筑的路平石或缘石标明沥青碎石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高程,交叉路口或喇叭口应设指示桩来控制高程。

3、材料:采用石油沥青作为结合料,其性能应符合三大指标要求。石料采用坚韧、无风化,清洁碎石或砾石作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级配,抗压强度大于kg/cm2,云母泥土等杂质含量小于2%,针状、片状颗含小于10%,吸水率小于3%,砂采用颗粒坚韧无风化且有适当级配组成的粗砂或中砂作填充材料,最大粒径小于5mm,含量少于5%,石屑采用坚硬、洁净带有棱角的石屑,最大粒径小于10mm,含0.07mm以下的粉料不超过5%,石粉空隙率不小于45%,细度应全部通过号筛,0.~0.mm的颗粒含量应占总重的80-90%。4、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1)、沥青混合料应按设计沥青量进行试拌,取样后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并将各试验值与室内配合比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沥青用量是否合适,必要时可作适当调整。(2)、确定适当的拌和时间,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3)、确定适宜的加热和出厂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为:石油沥青混合料~℃。(4)、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卡车运至工地,车厢底板及周壁应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运输车辆上应有覆盖设施。(5)、运至摊铺地点的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不低于℃。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本工程采用机械、人工进行摊铺,在机械无法摊铺到的或已摊铺到的地方,如构筑物边缘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基层表面有明显不平整,沿线单位小型路口采用人工摊铺。施工时采用分路幅摊铺,接缝应紧密、拉直,并设置样桩控制厚度。控制摊铺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不低于°,机械摊铺的松铺系数为1.15~1.35,相邻两幅摊铺带搭接10cm,并派专人用热料填补纵缝空隙,整平接茬,使接茬处的混合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当摊铺工作中断,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降至大气温度时,如继续铺筑,采取“直茬热接”方法,认真细致处理。6、碾压:(1)、控制好开始碾压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压路机碾压速度。(2)、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迭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紧靠支挡碾压。(3)、初压时用6~8t双轮压路机或6-10t振捣压路机(关闭振捣装置)初压2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复压时用10~12t三轮压路机10t振捣压路机或相应的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明显轮迹。终压时用6~8t双轮压路机或用6~8t振捣压路机(关闭振捣装置)碾压2-4遍。(4)、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沾轮现象时,向碾压轮洒少量水,严禁洒柴油。(5)、压路机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转向,调头式停车等候。振捣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捣。(6)、开放交通:沥青砼路面碾压成活后,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即可开放交通,但在一般情况下施工完毕后的次日开放。

6、工程施工现场

(1)清理现场和装卸建筑垃圾时,应采取洒水或喷淋措施。

(2)清运垃圾应预先办理相关手续或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不得乱卸乱倒垃圾。

(3)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垃圾,将这些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完毕。

7、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按照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时间、路线、地点运输和倾倒建筑垃圾,禁止偷倒、乱倒;

(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措施,不得超载运输,不得车轮带泥行驶,不得遗撒、泄漏。

(3)建筑垃圾运输作业时,应当在清运时间内组织人力、物力或委托市容环境卫生服务单位做好车辆运行线路沿途的污染清理工作;

c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工程质量目标及承诺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1.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

2.贯彻工程质量管理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3.实现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全面受控,实现质量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4.提供可信赖的质量保证依据,巩固并加强企业质量诚信地位。

5.实现施工合同中规定条款内容和质量等级要求,按期优质,提高收益。

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原则

1.总则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即工程项目全员参加,以项目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对象,以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手段,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判断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动态信息化。

2.成立全面质量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工程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决策和领导工作。直接领导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

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过程、全方位原则: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从体系上、制度上和运行过程监控上进行保证,覆盖本工程的建设的全部过程、全部施工项目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出现死角。

以人为本原则:调动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避免人为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

预防为主原则: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每个要素、每个过程、每个环节加以严格控制,做到预防为主。

信息化管理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直接依据就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建立一套质量信息收集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信息分析,对质量形成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

4.质量管理过程的重点

总承包单位推行“预防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运用系统的、全面综合治理的方式,重点管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本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遵循PDCA循环

解决每一个质量问题,按照PDCA活动规律进行。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总承包单位通过PDCA循环过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处理,对过程中效果良好的方法、措施加以巩固,形成标准,在类似过程中加以推广,错误的做法引以为戒,在后续过程中尽量避免。对于本次PDCA过程中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要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加以解决。PDCA循环要不断的运转,在每次循环中都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使质量控制水平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三是应用统计方法

根据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对质量事件进行统计,采用图表等形象表示方法,找出事件出现的原因,采取控制及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为此项目部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有总承包管理部经理、工程技术部经理、质安部经理、主承建项目部经理、主承建项目技术负责人、设备公司、工会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施工前15天报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审批上报公司施工部及工程师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经各级审批并按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2.质量管理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2.1质量职责概述

项目经理:本工程质量第一责任者,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领导、组织、协调。

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施工管理部:组织均衡生产,保障质量工作与生产任务协调一致。选择合格物资及供应商,并监督其质量保证能力,保证物资供给及时充足、质量合格。落实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开展质量预控、验收、评比、奖罚等业务管理工作。对本工程影响质量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防范措施、整改意见以及技术把关等。

财务管理部:保证质量管理措施经费、质量奖励基金以及其他质量管理工作所需资金到位。

班组长:对所施工程的质量负责,组织自检、交接检、隐检和预检,保证工序质量。

质检员:负责本工程施工及其相关的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指导和施工中的过程质量控制。

资料员:负责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抽样、送检及简易试验工作,以及相关记录的收集整理。

材料员:负责进场物资的质量验收、记录、标识、搬运、贮存、保管工作,以及相关记录。

劳管员:服从用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现场工人:不违章作业,服从管理,遵守劳动纪律,接受工程质量教育培训考核,持有效证件上岗。

2.2项目经理职责:履行合同,执行企业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各种责任制;组织项目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及修改工作;组织制定项目其他各项规划、计划。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项目副经理的质量职责:项目副经理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应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正常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技术负责人职责: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规范,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巡回检查,随时掌握辖区内的工程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有现场处置权;负责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与评定,对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工程负责人,参加制定处理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行使现场质量处罚权。

施工管理部职责: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项目质量计划;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负责制定、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负责各项检验和试验,正确选择取样、送检工作。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测量工作。做好各项计量器具验收、登记、统计、送检工作。负责建筑安装施工过程控制。负责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班组长职责:施工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班组的不规范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督促其整改。施工工长亦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机、物、环、法”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这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地落实。

“人”的因素: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质量。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在进场前,我们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人员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在施工中,我们即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进行这两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

“机”的因素:进入现代的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机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故必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进场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以达到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机械维护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能处于最佳状态。

“物”的因素: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物”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物”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

“环”与“法”的因素:“环”是指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我们已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介绍,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工程质量计划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预定的质量目标,将工程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针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和部位,按主要控制点、主要控制人、控制依据、工作标准和工作记录等要求制定详细的、便于操作的项目质量计划。

二、工程资料文件管理

加强对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使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所有场所的文件和资料都是有效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项目资料员在接到文件后,送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阅读之后签署意见,并决定该文件的学习或传阅的科室及人员范围,由资料员送各相关人员传阅。各相关业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并在上签名,由资料员统一进行归档管理。

对项目文件资料进行有效性标识。对已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加盖“作废”章予以标识,作废的文件资料禁止在施工中使用。在资料员处保存质量体系文件、上级和单位发文以及各种技术资料,项目其他人员如需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

对施工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洽商,各专业人员应及时交资料员一份,由资料员下发图纸变更通知,所有相关的图纸持有人均应在图纸上进行更改标识。

首先要明确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编目、查阅、归档、保存期限和处理等活动,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质量记录应根据过程性质、雇主和上级有关要求确保保存期,贮存应符合安全、防火、防潮、防虫、防丢失、损坏和变质的要求。需要归档的逐级上交归档,并办理移交手续。

三、采购和管理

对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工程总体质量要求。对工程商和劳务企业进行评价选择,满足合同的要求和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施工技术部根据单位下发的《合格分供方名册》以及考察评估结果,排出一个资信顺序表,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原则上从合格的分供方中择优录用。当雇主指定供应商或施工急需从《合格分供方名册》之外的供应商中采购A、B类物资时,由施工技术部主任按《物资采购控制程序》上报审批。

重要物资的采购由项目总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材料员到厂家去实地考察,材料员填写“分供方调查表”。

1.招标单位提供产品的控制

项目部设备物资部主任负责组织对招标单位财产进行验证、贮存和维护工作。如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的情况,材料员和保管员应及时记录,上报设备物资部主任。由项目总工向雇主报告,协商处理办法。

保管员需对雇主提供的产品进行特殊标识。对雇主提供的产品应分专区保管,建立专帐。在产品发放时,保管员应作好发放记录,确保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并在发料单上加注“招标单位财产”字样。

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对材料、半成品、工程设备、建筑成品在接收、施工、安装、交付的各个阶段,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识,使它们易于识别,防止不同类型的产品混淆。

实现其可追溯性,也就是保证能清晰地反映原材料、购配件等的使用部位,以及成品质量形成所使用的材料。

施工过程用于基础、主体结构的钢筋(含连接件)、防水材料、掺合料、混凝土、大型预制构件、重要工程设备等物资材料要实现惟一性标识。

项目材料员在采购物资时,要求供应商及时提供材质证明文件,材质证明文件不是原件,应由物资公司加盖公章。钢材和水泥以合同号、商品混凝土以开盘鉴定编号作为惟一性标识。

试验员通过在“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上填写施工部位、水泥、砂、石料的批号以实现重要物资的可追溯性。

用于产品标识的标牌应该安装牢固,并插、挂、放在明显的位置。由设备物资部负责标牌的填写、安放及维护。

技术员负责向测量员提供测量标识的图纸依据及必要的测量技术交底,发生设计变更时及时将洽商提供给测量员,进行图纸更改。

每道工序完成后的工程质量检验批验收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等,应与工程同步及时填写,并应做到签字齐全。

通过各种质量验评表的签认,实现对施工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

要进行下一道工序只有经过专业工程师签认后说明它是合格品,才可进行施工。

四、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

项目经理负责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根据《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组织编制质量计划,项目总工负责组织各专业工程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上报审批。项目总工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对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及时修订,以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施工生产的作用。

各专业工程师要熟悉图纸,了解规范要求,按《技术交底制度》进行逐级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由项目总工向项目各业务口、施工队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交底工作,指定专人做会议记录,整理后下发各与会人员。

开工前项目总工结合施工图纸向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测量员、工班长等人说明图中要求的施工重点和做法。

各专业工程师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施工队工班长反复、细致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做交底记录,由责任人员签字。技术交底应从材料要求、主要机具、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应注意的质量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交底。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施工,由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制定作业指导书,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施工班组具体实施。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要做到方案先行,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联检制度,施工队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表,经相关工班长签认后,由项目质检员复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工序必须进行返工,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由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按本质量计划“文件和资料的控制”部分的规定,及时传达到各业务口及相关施工队。

特殊工艺和关键工序具体施工由现场副经理选派经过专业培训、有上岗证者进行施工,施工中按专业工程师提供的施工方案或技术交底进行作业。

专业工程师应对工艺操作过程、措施及材料、设备状态等进行认真记录,并填写“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项目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由专业工程师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请雇主或监理工程师验收。雇主或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

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本质量计划“不合格品的控制”部分执行。

生产副经理应加强管理工作,项目技术部履行验证责任,在该项工程完工后及时索取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项目应制定针对单位详细的管理制度,对管理、专业工序及交叉施工的协调、质量控制、验收、资料的移交、安全文明施工、保修等方面加以明确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半成品的保护,由技术部制定方案措施,施工技术部负责组织落实,以保证在施工中避免对上道工序成品造成破坏。

对工程验收交付后出现的由于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及时做出修缮,履行合同要求的维修工作,满足雇主的要求。

技术质检部接到雇主或用户对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反馈或工程回访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后,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会同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到现场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复查。项目总工根据复查情况拿出处理意见,在征得雇主同意后,上报单位施工技术部。

项目经理部根据单位施工技术部下发的“维修通知单”组织施工,在维修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疑难问题,由项目总工上报单位技术部,请技术部进行指导,协助解决。维修自检合格后,由项目总工上报单位施工技术部,由施工技术部组织技术质检部会同雇主代表对工程维修情况进行验收。

发生一些轻微的质量问题,雇主反映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应根据合同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五、检验和试验

通过对本单位所采购的或雇主指定的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保证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投入施工生产。在接收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所有物资时,都应先进行验证工作。包括观察外观质量,检查产品的标牌、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购买要求,清点合格证与随货材料附件是否齐全、正确,计量或点验产品数量。验证工作由材料员、保管员、专业工程师、质检员负责。前两者侧重于数量点验,后两者侧重于质量验证。

设备物资部负责收集、整理进场物资的合格证、试验报告。专业工程师需要检查时,保证及时提供。试验员负责收集、整理自己负责的各种材料复试报告,专业工程师需要检查时,保证及时提供。

试验员对钢材(含焊接件)、水泥、砖、砂石、粉煤灰、掺合料、轻骨料、砂浆、混凝土、防水材料、钢结构进行合理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具体工作执行《试验室试验管理制度》和《试验室试验委托制度》。取样原则依据各种材料相关的检验验收规程进行。

试验员在制作混凝土及砌筑砂浆试块时,应标明制作日期及所属部位,试验员负责提出试验项目的申请报告,经项目总工签认后,送试验室试验,并负责将试验报告交项目总工审阅,整理后交项目资料员保存。

通过检验和试验判定施工生产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国家验评标准的要求,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以便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不合格品流转到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要求。

由质检员根据国家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并填写“工程质量检验批验收表”。

质检员按时填写当月质量报表,并及时上报项目总工和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三检制度”的落实,由专业工程师负责。

由雇主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证,但项目对应专业的工程师及质检员仍有责任对所施工程按照本质量计划条款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在确保检验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交接。该分项工程竣工后,向雇主指定的收回相应质量记录,并编号存档。

项目技术部在确认所有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均已完成且满足合同要求后,由项目总工向单位技术质检部提出最终检验和试验申请。

由项目总工负责通知雇主工程竣工,请雇主与设计院商定终检时间。项目总工负责将终检时间逐级上报,并组织各业务口作好终检的准备工作。由项目总工填写单位工程验收记录,参检各方签认。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各项记录,由项目总工组织各业务口收集整理。最终试验由项目专业工程师组织并按要求填写试验报告。

六、检验和试验状态

对施工生产中各阶段所采购的产品和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半成品、成品都应按规定的方法标明其检验和试验状态,确保只有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半成品和成品才能使用、转序和交付。

凡是需要进行检验和试验的产品、工序、转序或竣工交付时都必须标明其状态,检验和试验状态一般分为四种:

产品未经检验或待检的;

产品已经检验但结果未出尚待判定的;

产品通过检验合格的;

产品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

物资检验状态的标识由材料员、保管员负责,须复试的产品的试验状态标识由试验员负责。一般产品在进场验证合格的情况下,由材料员或保管员在状态标识栏中填写“合格”。须复试的产品经复试合格后,由试验员在状态标识栏中填写“复试合格”。

应注意保护标识,防止标识涂改、丢失而造成不同状态产品的误用,对标识用的标牌进行严格管理,标牌、记录中的填写必须由专人负责,不得由他人代签。各项记录内容必须填写完整,签字齐全。

只有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为“合格”的产品才能发放投入使用。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通过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计量器具的有效性,确保检验和试验结果正确无误。

对于强制检定设备、计量器具由项目计量员根据《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定期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送检。对于非强制检定的设备、计量器具,由使用部门有校准资格的人员,按单位自检规程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建立项目计量设备台账,设备领用人必须办理领用手续,保证计量设备的维修、保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

建立计量设备技术档案,每台计量设备应具备说明书、台账、出厂合格证、历次检定合格证明书。合格证应一式两份,原件存档,复印件存于计量仪器盒内。

有关设备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设备可调部位的封印不得私自乱动,如发现封印被破坏,应由计量员贴上红色标签,立即停止使用,并且对原先计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复查、评定,形成书面性结论。发现原先计量结果有问题,由项目总工及时上报单位技术部门,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为表明设备所处的状态和防止误用,由计量员负责用A、B、C三类绿色合格证标记对设备进行标识,并填写合格证标签栏目内容。

对设备的维修由具有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维修结束,维修单位出具修理合格证,项目计量员将修理记录作为技术档案保存。设备在停用期间由领用人负责保存在干燥、通风的房间内,周围无磁场、无震动、不受潮。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小心轻放,避免振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在使用时,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保护。

对已经损坏、功能不正常、超过检定周期或封印被破坏的设备,由计量员负责贴上红色禁用标志,隔离存放,通过送法定计量检测机构及合格的维修单位进行检定及修理,从而决定降级使用或报废。

七、以顾客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