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前的准备
(1)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签证,确定操作规程,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严格按规范、规程施工,做到一丝不苟,不偷工减料,不粗制滥造。
(2)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相关原材料、半成品验收制度,要求水泥、中砂、碎石均有质量合格证并经送检,满足强度等各种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并且将各种材料试验报告整理存档。
(3)在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标准,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将计算及实验结构报送监理批准。对于混凝土水灰比及塌落底应做严格的控制,项目部应配合混凝土搅拌站作好批量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
本合同施工用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项目部要派专人进行监督负责,对材料的含水率、压碎值及含泥量应做严格的控制。
(1)使用混凝土前,要求厂商提供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2)每车混凝土到达现场,要检查料单上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是否需要的混凝土各项指标相符,若不符合,则不签收,退货。
(3)对每车混凝土的数量、坍落度、和易性、含砂率、混凝土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求,则不签收,退货。
(4)随时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砂、石、外加剂及计量器具进行质量检查。
(5)根据规范及施工要求,制取混凝土试件作强度试验。
(6)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使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7)在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装运时要确保不漏浆,不离析,任何时候不准任意加水。从出料至浇筑完毕,必须按照由实验所确定的允许最长时间。
3)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的准备
a.对地基、旧混凝土面作必要的清理准备工作。
b.对钢筋、模板、支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及钢筋上的油污,摆好马凳及混凝土垫块,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进行浇筑。
c.作好电力、动力、照明、养护等的准备工作。
(2)混凝土浇筑
a.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混凝土自卸高度控制在2m以内。
b.不做冷接缝: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在捣固棒长度2/3以内,防止浇筑厚度过大,水泥浆流动远而造成冷接缝。混凝土间隙浇筑时间不超过60min。
c.在合理时间内浇筑完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模板侧向压力增大,振捣不充分,表面泛浆及沉降过大。
d.在留置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当混凝土浇筑到变形缝时,混凝土必须确保振动密实。
(3)混凝土捣固
a.在一处振捣时间控制在10-20s为宜,以振捣器附近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和浮浆为宜。
b.捣固棒插入间距以40cm为宜。
c.不能将振捣器横置。
d.不能用振捣器使混凝土横向流动。
e.不能用振捣器弄散堆积的混凝土。
f.不能直接振动钢筋代替混凝土捣固。
4)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拆模后,墙柱进行喷雾养护或薄膜覆盖养护。楼板养护采用覆盖及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保证不少于14天,养护用水采用自来水。
(2)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前避免承受荷载和冲击。
(3)对混凝土内温度进行监测,技术人员根据测得的混凝土内处温差及时研究,调整养护保温措施,控制微裂缝的产生。
5)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联系,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
(2)编制厚大体积施工方案,对工人队组进行详细交底。
(3)各种材料供应满足连续浇灌的需要,劳动力安排要满足连续施工作业。
(4)采用石子浇水、搅拌水中加冰块降温等办法,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5)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6)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8.6.6预埋管件、预留孔洞质量控制
预埋件、预留孔洞是本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安装和建筑装饰的施工和质量,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预埋件、预留孔洞不漏设、不错设,位置、数量、尺寸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1)图纸会审
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土建结构设计图与下道工序相关的设备安装、建筑装饰等图纸进行对照审核,对各类图纸中反映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作详细的会审研究,确定预留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规格、数量、材质等是否相互吻合,编制预埋件、预留孔埋设计划。发现预埋件不吻合时,应及时向驻地监理及设计院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待得到设计院的变更设计或监理的正式批复书后,再将预埋件、预留孔洞单独绘制成图,责成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检查,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要求,分段对预埋件、预留孔洞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应执行测量“三级”复核制。对板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应在土模或基础垫层、模板上用红油漆标出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或预留孔洞形状、大小.
3)施工控制
预留孔洞模型应按设计大小、形状进行加工制作。其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按设计规定的材质、大小、形状进行加工制作。并严格按测量放线位置正确安装,保证焊接牢固,支撑稳固,不变形和不位移。
4)检查验收
预留孔洞模型安装、预埋件安装完成后,由总工程师、质检、工序技术人员组织检查验收,重点检查预埋位置、数量、尺寸、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自检合格后,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办理签证手续,签认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保护
工序技术负责人在施工现场指挥,跟班把关,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清楚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精确度的重要性。对预埋件、预留孔洞中线移位或预留孔洞外边缘变形等而发生质量问题,并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6)模板拆除
禁止使用撬棍沿孔边缘硬撬。拆模后,测量组要对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孔洞尺寸、孔壁垂直度等进行复测,误差是否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超出的尽快修复,以满足规范要求。对接地体或易破坏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被损坏。
8.6.7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1)为防止墙柱交界处出现纵向裂缝,砌块应紧靠柱壁砌筑,砌筑时灰缝要饱满密实,注意减少缝的厚度和原浆随手压缝;按规定锚入拉接筋。
2)为防止出现墙、梁交界处的水平裂缝,梁底采用灰砂砖斜砌,砌块顶满铺砂浆顶紧梁底,并控制码口高度和最上一皮砌筑高度。
3)所有砌体拟砌筑的砌块,必须控制其含水率和达到28天龄期强度才允许使用。
4)改善砌筑砂浆和易性,控制抹灰层的厚度、配比和操作工艺。
5)沿墙柱、墙梁交界处挂钢网,防止裂缝出现。
6)控制墙体的砌筑长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加设构造梁、柱。
7)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抹灰层与基层材质相适应。
8)抹灰打底要控制基层含水率,适量洒水,抹灰层要分遍压实赶平。
8.6.8抹灰工程的质量控制
1)抹灰前,认真进行基层的处理。砌块墙面先浇水充分湿润,砼面清理后刷素水泥浆。
2)基层平整度偏差较大时,要分层找平,每遍厚度控制在7-9mm。
3)根据不同的基层配制所需要的砂浆。
4)抹完面层灰后,在灰浆收水后再压光,避免出现起泡现象。
5)抹灰前认真做好吊垂直,套方以及打砂浆墩、冲筋,每面墙体要求在同一班内完成。
6)抹天棚前,在墙面四周弹水平线,以控制天棚抹灰面的平整。
7)抹灰工程质量程序控制表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