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G国道金东包村至雅湖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招标文件预公示。
原路线大致走向图,仅供参考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G国道金东包村至雅湖段改建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局部路段兼顾城市道路功能。项目起点位于金东区岭下镇包村,接现状国道武义段,路线下穿金温铁路及金温扩能铁路,终点位于江东镇雅湖村,路线全长11.34km。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8亿元,其中建安费约7.5亿元。
2.2标段划分及招标范围:本次招标设1个标段,招标范围:工程可行性研究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协助招标人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国道的历史
国道(或称“温寿线”“国道线”“G线”),是中国诸多国道线中的一条。在浙江省境内的起点为温州鹿城,终点为建德寿昌,全程公里,其中金华段长为.89公里。
国道(金华市区段)自北向南,翻山越岭,跨江过河,是金华对外交往的主动脉,更是金华城市百年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在这条穿越金华市多公里的线路上,有着金华这座城市发展的诸多记忆——这段路上,曾散落着当地最重要的集市、曾是村民们临时的晒谷场、曾是孩子们的游戏场所……因城市的发展、交通压力的增大,它曾屡次改建、数次革新,但它独有的交通支撑地位,却一直深深镌刻在金华人的心中。
它是金华首条水泥混凝土路面高等级公路
历史的变迁折射在公路上,公路的变迁也见证着历史。公路作为近现代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折射着城市的扩容发展。
国道(金华市区段)前身建于民国二十一年(年),由金武永公路和金兰龙公路组成,经过上浮桥、通远门、通济桥、南市街、五里牌楼、西关等地。
说起最早的国道,金华市金东区的“老交通”邢克光感叹:“那时的南市街哪能算公路,平均宽度还不到3.5米,只是一条中间青石板两边鹅卵石铺就的驿道而已。”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邢克光在几十年的公路管养生涯中,见证了金华公路交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其中就包括国道(金华市区段)的变迁。
上世纪的柏油路面
全国劳动模范、原浙江通济交通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客车司机卢连敏,对国道也情缘难解。从年开始,他在金华汽运总公司整整开了36年的车,安全公里数超过了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说起最早的国道,卢师傅说:“直到年,国道基本上还是砂石路。之后,金华与永康之间,在金华出城处浇筑起一段水泥路面,因为比较薄,所以容易坏,要经常修补。那时候路况差,汽车速度提不起来,金华开车到温州,正常情况下要开8个小时。”
改建为水泥路面的国道
上世纪60年代末,金华市日混合交通量突破0辆次,原有的砂石路面已无法适应车辆通行。由此,现国道的前身开始第一次外迁。至金华城南大桥建成,公路移向龙渎河以南(现在的双溪西路)。年年底,开始对金华—丽水线路进行路面拓宽改造,浇筑水泥路面,宽5~9米,于年8月全线竣工,这也成了金华境内首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高等级公路。
它用数次外迁革新见证金华城市南扩
这次拓宽改造,极大地促进了金华主干线公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是金华城市公路运输一次崭新的、质的突破。
然而,改革开放后赋予经济的巨大活力,完全超乎预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国道的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其存在的问题开始变得“显而易见”。
“那时候的国道经过城区,车子多,对城市生活和发展品质都带来新的问题。”邢克光回忆。
在这样的背景下,10年后,为缓解通济桥和金华城乡交通压力,国道前身完成了第二次外移——新建金丽改道公路,将金兰南线向南移米,经过今天金华江南的丹溪路和环城南路等大致路段,过境车辆不再经过城区。年,又投资70万元对金兰龙公路金华县境路段(含金丽改道公路)进行路基拓宽和路面改造,年6月竣工,这也是金华境内首次铺筑渣油沥青路面。
年,金丽线、金兰南线和金丽改道公路并入温州至建德市寿昌镇公路路网,简称“温寿线”。全国统一公路行政编号为“国道线”之后,国道再度南移,经湖海塘、马鞍山、姜山头、白龙桥。
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一座新城在江南迅速掘起,扭转了金华城一直在江北区块发展的历史,形成了江北、江南双城对望的新格局,快速发展的江南新城,把原本远离市区的国道圈进了市中心,加上白龙桥铁路道口的“卡脖子”现象,无形中给公路带来了不小的管理和通行压力,群众要求改造国道的呼声更为强烈。
为此,年8月,国道(金华市区段)第四次外迁正式开工,路线由金东岭下朱至兰溪沈村,经白龙桥、楼家、虹路、湖家后下穿杭金衢高速公路等,与国道兰溪段相接,路线全长约31.4公里。
如今,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金华市区过境交通需求、缓解二环南路的压力、完善金华衢州温州杭州货运大通道路网结构、带动婺城南部山区的发展,国道(金华市区段)正在第五次外迁的建设当中,初步计划经过雅畈、苏孟、琅琊、蒋堂等乡镇,头尾对接金东和兰溪。
“国道(金华市区段)的外迁史,也是金华城市的南扩史。几经外迁,金华城市总共向南外移了8公里左右。”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序锁介绍。
它经历了沧桑与发展见证了浙中交通腾飞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总能铭刻一座城市前进的脚步。
年10月1日,随着金华人心目中“一山一滩一洲一湖”四大天然地标的最后“一湖”——湖海塘公园正式开园,现在的国道(金华市区段)似乎已被居民区包围,逐渐变成城市街道。这里既有金华历史的记忆,也有现代的新生、未来的展望;这里既是城市向南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城市开发的新热点。
国道(金华市区段)改建项目是省重点工程,也是备受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