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界有一个字叫做“砼”,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字都会感到很陌生,并不知道他怎么读。其实,他读“砼”,是工程界混凝土的代名词。看着这个字形,其实就能猜到它的含义。它由“人,工,石”三个偏旁部首组成。简而言之,就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石头。为什么工程界都用“砼”代替混凝土?名字从何而来?其实,这里都有大学问。这里,小编就给大家解释下。
混凝土这种叫法,并不是我们中国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这个砼字我国也采用了国外的叫法,外国混凝土的单词读beton,音译过来就是tong的发音。而对于砼这个字,它的发展演变历史就有点长。这个字是由清华的一名教授发明的。发明这个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想省笔画。对于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经常要与混凝土这三个字打交道。而混凝土这三个字的笔画太多了,总共30画,光写这三个字就觉得很麻烦。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聪明的清华的学术界就开始捣鼓着能不能创作一个新字体来代替混凝土这三个字。
终于在一位清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下,提出了这个新型字“砼”。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字记载在了一本比较有权威性的书中,被大众所熟知。所以现在工程行业内很多人都在使用砼这个字来代替混凝土。不过这个字大多只出现他们的教科书中。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般还是使用混凝土这个称呼。毕竟,对于行外人来说,这个砼字太生僻了,用混凝土更显得浅显易懂。
其实在这个砼字的创造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学者们意识到混凝土笔画太多,不易教学时,他们就想到了要找别得字来替换混凝土。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要创造一个新字的概念,所以就想到用三个比较简单笔画的字替代。
那时根据混凝土的词意,直接叫成了“人工石”。只不过这三个字没用多久就被学者弃用,毕竟字数太多,占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