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灌浆连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制构件灌浆连接

施工作业指导书

1一般规定

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竖向构件(如剪力墙和框架柱)及水平构件(如框架梁)的连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准备

灌浆料:采用与灌浆套筒相匹配的灌浆料,满足使用及强度要求;

水:拌合用水采用干净用水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2.2工具准备

主要工具:灌浆机、灌浆枪、手提变速搅拌机、搅料桶、橡胶塞;

计量器具:电子称、量筒、温度计、刻度杯、截锥圆模。

2.3技术准备

2.3.1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明确该操作行为的一次性,且不可逆的特点,从思想上重视其所从事的灌浆操作;

2.3.2首次灌浆作业前,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试制作、试灌浆;通过施工人员灌浆作业的模拟操作培训,规范灌浆作业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灌浆操作要领及其控制要点。

2.3.3灌浆前,由项目技术人员依据预制构件专项方案及有关规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写灌浆施工技术交底,并组织专门会议现场对灌浆班组进行详细交底;

2.3.4灌浆过程由项目管理人员全程监控,留存影像资料及相关记录;

2.3.5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4灌浆料存放

2.4.1施工现场灌浆料储存在室内,并采取防雨、防潮、防晒措施;

2.4.2搭设放置灌浆料存放架(离地一定高度),使灌浆料处于干燥、阴凉处;

2.4.3灌浆料保质期为3个月。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封仓、分仓制备灌浆料灌浆料检测灌浆封堵出浆孔检查验收

3.2基层处理

3.2.1灌浆前,构件与灌浆料接触的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浮灰、粘贴物、木屑等杂物且没有活动的混凝土碎块和石子;

3.2.2洒水湿润,保证构件灌浆表面处于润湿状态且无明显积水。保证构件接缝处严密,不漏浆。预制构件灌浆采用连通腔灌浆,缝隙采用封浆料封堵。

3.3封仓、分仓

3.3.1按照封浆料的配合比配置搅拌封浆料;

3.3.2封浆料分仓,高度为30mm宽度约50mm长度mm呈三角形,并在墙上对应位置用粉笔做好标记,边角留孔排气,分仓间距不超过1.5米;

3.3.3封浆料封缝

用PVC管或2cm电缆线至墙体侧面横着塞入墙缝下紧靠套筒钢筋以控制封缝宽度(不减少设计面积,不宜超过20mm,然后用封浆料将余下的缝隙填实,随后将PVC管或2cm电缆线从侧面抽出,墙体封缝保证墙体四周都要封严,如下图;

用小抹子在墙根将封浆料抹成小八字,注意在使用封浆料前,先用清水润湿需封堵位置,再用封浆料封堵,在灌浆前不要扰动已抹好的封浆料。

封浆料养护6-8小时,达到设计强度后可灌浆。

3.4制备灌浆料

3.4.1测量并计算需灌注接头数量或灌浆空间的体积,计算灌浆料的用量。根据灌浆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按重量计量,精确至0.01kg;

3.4.2搅拌机、灌浆泵就位后,首先将全部拌合水加入搅拌桶中,然后加入70%灌浆干粉料,采用手提变速搅拌机搅拌至大致均匀后加入剩下灌浆干粉料继续搅拌,搅拌总时长5min。搅拌均匀后,静置约2分钟排气,然后注入灌浆泵中进行灌浆作业;

3.4.3现场制作灌浆料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40mm*40mm*mm,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每栋号每班组取样不少于一组,每层不少于三次。

3.5灌浆料检测

3.5.1按照现场检验规定,利用同一班次同一批号的灌浆料至少作一次流动度测试,保证流动度不小于mm,且不大于mm。

3.5.2检测方法:

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心,将灌浆材料浆体导入截锥圆模内,直至浆体与截锥圆模上口平;

徐徐提起截锥圆模,让浆体在无扰动条件下自由流动直至停止;

测量浆体最大扩散直径及与其垂直方向的直径,计算平均值,精确到1mm作为流动度初始值;在6min内完成上述测量过程;

按上述步骤测定30min后流动度值,流动值不小于mm

3.6灌浆

3.6.1首先将所有注浆口、排浆口塞堵打开;

3.6.2将拌制好的浆液倒入灌浆泵,启动灌浆泵,待灌浆泵嘴流出的浆液成线状时,将灌浆嘴插入预制墙板的灌浆孔内,开始灌浆;

3.6.3按照封浆分仓顺序依次注浆,从每个仓位于中间的接头灌浆口进行灌浆(禁止两个灌浆口同时灌浆),灌浆泵运转时,灌浆管端头放在料斗内,以免浆料流出浪费、污染地面;

3.6.4上排排浆孔连续线状溢出浆液后需保压1min。

3.7封堵出浆孔

3.7.1灌浆一段时间后,其它下排灌浆孔及上排出浆孔会逐个流出浆液,待浆液成线状流出时,依次将溢出灌浆料的排浆孔用专用橡胶塞塞住,待所有套筒排浆孔均有灌浆料溢出后保压1min,停止灌浆,并将灌浆孔封堵。

3.7.2最后确认各孔均流出浆液后,可转入下个构件的灌浆作业,或停止灌浆,填写灌浆和检验记录表;

3.7.3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立即用水清洗搅拌机、灌浆泵和灌浆管;

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浆液如已超过30分钟(自制浆加水开始计算),除非有证据证明其流动度能满足下一个灌浆作业时间,否则不得继续使用,应废弃;

3.7.4灌浆施工结束后1d内不得施加有害的振动、冲击等影响。

4质量要求及检验

4.1灌浆质量要求

4.1.1灌浆料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在产品出厂时进行,检验项目为:初始流动度、30min流动度,1d、3d、28d抗压强度,3h竖向膨胀率、竖向膨胀率24h与3h的差值,泌水率;

灌浆料进场时要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型式检验项目见下表:

4.1.2灌浆前,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按现场灌浆工艺制作3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进行工艺检验,抗拉强度检验结果应符合I级接头要求;灌浆过程中,同一规格每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采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提供的灌浆端未进行连接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制作3个相同灌浆工艺的平行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检验结果符合I级接头要求。

4.1.3灌浆施工时专职监督员全程旁站监督,施工过程留存影像资料,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实际灌入量不得小于理论计算值,灌浆料28d标养试块抗压强度应符合要求。检验数量:每工作班留置1组,每组3块40mm*40mm*mm试件。

5成品保护

5.1灌浆施工结束后1d内不得施加有害的振动、冲击等影响。

5.2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在灌浆料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6安全技术

6.1施工前班组长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强调灌浆施工必须准守安全操作施工规范,对施工操作流程进行必要的讲解。

6.2所有进场的灌浆施工设备必须维护保养好,完好率达到%,严禁带病运转和操作。

6.3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具。

6.4进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佩戴眼罩,穿防刺串劳动保护鞋。

6.5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要看上顾下,看上面是否有易坠物和有人作业,要做到及时躲开;顾下面是否有料物拌脚或扎脚。

6.6套筒灌浆施工设备操作时,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到设备专人专管,其他人严禁动用操作设备。

6.7在高空进行灌浆作业,必须遵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规定。

6.8管路堵塞,用加压方式疏通管路应注意安全,身体部位不得对排气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