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管桩在高铁、大型桥梁、特高压等大型基础中的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桩产品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据不完全统计,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1至9月份全国预制混凝土桩产量约3.2亿米左右,仍交出了产量较年同比不减反升的好成绩。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行业专家的辛苦付出。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是日本宫崎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在国内混凝土材料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不仅曾经两次参与和引领国内混凝土产品的技术升级,成功研发高性能静钻根植桩及其静钻根植施工技术,还获得过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国家“万人计划”成员等称号,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谈到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张日红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个人见解。记者:第一次见到您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子课题生产示范线验收活动上,身为子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您认为示范线的成功验收对于行业及企业意味着什么?张日红:当前,全球混凝土管桩需求总量的80%左右都在我国,全国预制桩的生产企业有余家,大部分建于20世纪初期,甚至更早,然而近30年来制造技术实质性突破很少,且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大,示范线的成功验收将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管桩行业的环保、节能、减排、绿色、高效发展。而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混凝土制品行业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免蒸压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示范线的成功验收意味着公司预制桩生产工艺技术转型升级的成果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同时也实现了预制桩的高效生产、节能减排、土地集约利用,为预制桩企业新建、扩建、技改提供了技术范例。记者: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不少大型工程使用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但造价高,维护工作量大,为突破过度依赖进口的困局,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我国成功研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该项成果还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而您正是这一重大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为什么会在当时已经小有成就之时选择留学日本?又为什么在归国之后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张日红:选择留学日本主要源于两国行业间的差距,当时的日本混凝土行业已经走上科学环保的发展道路,只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才能为我国混凝土行业贡献力量。在日本学习工作17年中,我通过努力一步步成长为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做到当地知名混凝土制品企业产品开发部部长,并担任日本混凝土制品协会领军人才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作为一名出国前参与过我国最早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日本行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促使我反思中国的混凝土管桩技术发展前路在何方。年在回国考察过程中发现,我国管桩技术多年来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理念下,传统管桩行业无疑将面临瓶颈,唯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才能推动行业发展。之所以选择进入一家民营企业,主要因为当时中淳高科经过20多年发展,已是全国预制桩行业的杰出代表,公司董事长邱风雷更是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传统产业“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需要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经过反复磨合,这家民营企业深深地打动了我。事实证明,中淳高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家都知道,一个技术或产品从理念构思到推向市场再到获得认可,中间需要大量试验工作。在静钻根植桩技术开发过程中,一个简单的现场试验动辄几百万的费用,中淳高科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提供了坚定的支持,并建成多个创新平台,为新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础。记者:您回国多年,我国的混凝土行业在这期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对于未来您又有怎样的预期与展望?张日红:我国混凝土体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驱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混凝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斐然。上游原材料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高品质机制砂的开发及高性能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为混凝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混凝土行业的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得到高度重视。超高性能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免压蒸制品等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结构装饰一体化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各种功能性制品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行业的附加值逐步提升,在探索节约资源,固废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之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混凝土结构的功能优越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但部分区域砂石等地材资源匮乏,混凝土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得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混凝土行业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还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理论研究还不能完全支撑工程应用需求;混凝土领域的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受制于施工装备、人员素质等原因,难以大规模推广,高档次的混凝土及制品应用受限。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模式的逐步完善,高附加值的混凝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相信混凝土技术及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混凝土制品连接节点的支撑、传力、阻尼等功能的高性能化。积极开发工厂化制造的各种具有节点良好连接性能的混凝土制品,提升混凝土制品的应用比例将成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方向。因为,工厂化制造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混凝土技术的优点,提高工程质量可靠性,并可扩展混凝土应用范围,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工厂化制造不仅可以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混凝土的融合,还可以满足未来社会碳中和发展的需求。记者:中淳高科是以创新为主导的企业,在创新领域近年来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对于行业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张日红:中淳高科依托建筑材料行业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产学研科研平台,联合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相关高校合作开展大量国家、地方科技项目等研究。近10年来,公司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开发了桩身抗拉、抗弯性能高及可增加桩与土体侧摩阻力的新型预制桩产品—复合配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和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并开发出大幅度减少泥浆排放非挤土沉桩的静钻根植施工技术。近年来又针对东南沿海软土地基开发了竹节管桩、类矩形盾构管片等新产品。公司积极研究预制桩生产技术,建成了国内最早的自动化预制桩生产流水线并不断进行提升。近年来获得授权专利91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行业和地方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中淳高科通过创新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经营能力,为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转型升级,为预制桩行业的节能减排、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记者:预制混凝土桩绿色生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淳高科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张日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先的预制桩锤击和静压工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城市的桩基施工使用非挤土的灌注桩技术。但灌注桩不仅桩基的质量管理难度大,且施工不文明、泥浆排放多,与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理念相悖。中淳高科自年以来先后投入巨资研究预制桩非挤土成套应用技术,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静钻根植桩。该产品集成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技术和钻孔、深层搅拌、扩底等施工技术,大幅度提高预制桩单桩承载性能,具有节水、节电、节时、减少泥浆排放、减少碳排放等特点。近年来公司还针对行业现状,开发了免压蒸高强混凝土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技术等推动了预制桩行业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减少水、电、汽消耗、用工量,降低安全隐患和劳动强度。此外,中淳高科还致力于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积极配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等单位开发了全球最大的双通道类矩形地铁管片技术,该技术是兼具“空间利用率”和“结构性能”的新型盾构技术,可节约地下空间资源30%至40%,并能有效控制沉降,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双向隧道一次性成型,尤其适用于都市核心区和旧城区轨道交通等的建设。除此之外,中淳高科还参与了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积极推动工程渣土、垃圾飞灰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的消纳,并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创新及混凝土配制技术开发,推动其在混凝土制品中的无害化应用。中淳高科在宁波厂区内建成了利用尾矿废料制造精品机制砂的生产线,并成功用于桩材生产,促进了尾矿废料的消纳,为混凝土制品行业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中国建材报记者:吴跃责编:张玲玲刘璇校对:张健监审:陶璐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