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碳捕集利用绕不开的碳中和路径

在山东的胜利油田,73口注入井伫立于此,预计每年将向地下注入近百万吨二氧化碳。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年4月开启生产调试。项目中的二氧化碳来自齐鲁石化的煤制气装置尾气,经过压缩、制冷、液化精制等环节,通过罐车运输到胜利油田注入油井,目标是提高石油采收率,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二氧化碳通过置换油气、溶解与矿化作用实现地下封存。这一项目预计每年实现万吨二氧化碳的捕集,按照中国7.41吨的人均碳排放量计算[3],相当于大约13万人一年的碳排放量。图1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启动

图源:央视视频既捕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又创造经济效益,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特殊优势。近年来,这一领域备受资本青睐,涌现出了诸多初创企业[4]。在新西兰成立的LanzaTech利用微生物气体发酵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加拿大公司CarbonCure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加入液体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矿物质永久保留在混凝土中,实现减排的同时改善了混凝土性能;在冰岛的CarbonRecyclingInternational通过结合工业废弃中的二氧化碳和绿色氢气,生产绿色甲醇……市场咨询公司LuxResearch年的报告中指出,到年,碳捕集与利用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亿美元[5]。不过,伴随对碳捕集与利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