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板块一卫星化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股逻辑。我的逻辑主要有三条:第一、产业变迁趋势。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第二、有没有持续、线性、较快的利润增长率;第三、有没有健康的现金流。如果选对了行业,但是没有良好的利润增长率,顶多只能算是炒作概念;如果有稳定的利润增长,但是行业没选对,增速很低,好的情况下顶多算是分红股,股票失去成长的预期;如果账面利润很好,但是没有良好的现金流,就会有踩雷的风险,就像一些房地产企业。

基于以上的逻辑,我们来分析一下氢能版块。氢能版块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代表未来产业趋势;2、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风口还未来到,成本高、市场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低。3、相关企业众多,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基于以上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用传统的“制氢——储氢——加氢——氢电池”的框架来分析,很可能的结果就是选到一堆纯炒概念的股票,股票大起大落,没有多少意义。把氢能股票池从头到尾选一遍,你会发现,目前阶段真正选出来能打的,并非那些纯正的氢能概念股。

在这里要申明三点:一是股票池是动态的,目前未入选的企业并不代表将来不优秀,仅就目前阶段而言,随着氢能普及的加快,企业池子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将持续跟踪;第二,入选的企业也许并非纯正的氢能概念股,仅为当下板块筛选结果。比如卫星化学,属于化工板块,同时卫星化学又有副产品绿色氢能,卫星化学又是十分优秀的企业,所以卫星化学被选入氢能板块股票池中;第三,所有的讨论,仅是对企业本身的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做荐股。

下边,我们来一起讨论氢能板块的优秀标的之一——卫星化学。

卫星化学的几大突出特点:1、一贯优秀;2、目前化工行业的低谷期,即将进入回升周期;3、C3产业链的龙头,产能快速扩张;4、C2产业快速布局,增长迅速;5、新能源、新材料加速布局,进展迅速;6、天然气化工的成本优势。

一、一贯优秀

ROE数据

如果一个企业常年能保持ROE在10%以上,那么这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企业了,化工行业平均ROE大致在8%左右,卫星化学常年保持在15-20%之间,可以算是一贯优秀的优等生,而且从年开始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企业产品结构在优化,产品盈利能力在提高,控制成本能力在提高。

利润数据

卫星化学近些年来保持了较高速增长,尤其是年,处于行业高景气周期,叠加平湖基地新增丙烯酸及酯项目投产、连云港基地乙烷裂解一阶段项目投产,利润大幅增长。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新冠疫情、国际冲突局势造成原材料价格暴涨,一个是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就是说进入了行业的低谷期,另外,年的利润暴涨推高了基数。从整个化工行业看动辄百分之百九十的利润下降,年卫星化学已经非常优秀了。

现金流情况

卫星化学目前的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亿元,大部分投资于新增产能和新建项目,还有相关原料运输船舶租赁负债亿,总负债达到了亿元,经营现金流为30亿元,还本付息的压力是还是十分大的。但也说明了卫星化学处于业务的快速扩张期,投资巨大。虽然资金不宽裕,但公司从年以来坚持现金分红。这是唯一一点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一方面新项目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有大笔借款,另一方面却大笔分红。(难道是大股东缺钱?)

二、目前化工行业的低谷期,即将进入回升周期

自年9月以来,乙烷和丙烷价格重心环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乙烷价格降幅明显,将有效降低公司四季度主营业务成本,对应主营产品价差有望迎来修复,公司Q4业绩或将边际改善。Q4来看C3价差环比仍在下降,近期天然气价格回落,成本压力减缓,等待下游需求复苏后底部反转。

同时,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年产万吨PE、万吨EOE和26万吨ACN联合装置项目二阶段工程全面投产,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陆续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规模效应,以及增加高端新材料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

三、C3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产能快速扩张

卫星化学从丙稀酸及酯起家,首先向上游原材料发展,采用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实现了原材料丙烯的自给,成为国内最大的丙烯酸及酯生产商。公司向C3产业链下游拓展,形成了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高吸水性树脂等系列产品,丰富了产品结构。

公司已拥有嘉兴、平湖和连云港三大生产基地。随着产能的陆续投产,年丙烷脱氢(PDH)产能有望增至万吨/年,丙烯酸产能有望增至84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有望增至万吨/年,聚丙烯有望增至75万吨/年,双氧水22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15万吨/年,是国内C3产业链龙头企业。

四、C2产业快速布局,增长迅速

公司抓住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低成本乙烷机遇,抢先布局C2产业链,于年设立连云港石化子公司。

公司年产能将达到万吨/年乙烷裂解,80万吨/年聚乙烯(PE),万吨/年环氧乙烷(EO),26万吨/年丙烯腈(ACN),60万吨/年苯乙烯,万吨/年乙二醇。

聚乙烯产品已从通用料向专用料方向发展,下一步公司将布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聚乙烯向高端化、科技化方向转型明显,公司聚乙烯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环氧乙烷(EO)主要用于下游聚醚大单体和乙醇胺生产。

五、新能源、新材料加速布局,进展迅速

公司C2产业链下游将进一步延伸到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包括10万吨/年乙醇胺、40万吨/年聚苯乙烯、1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30万吨/年二氧化碳精制回收,项目预计年3-4季度投产。

1、乙醇胺

-年乙醇胺年复合增长率为8.4%,对外依存度保持在38%左右。近年来,以洗衣液为代表的液体洗涤剂正快速取代传统合成洗衣粉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液体洗涤剂主要采用乙醇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将随着液体洗涤剂消费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公司10万吨/年乙醇胺预计贡献利润1.38亿元/年。卫星化学10万吨乙醇胺产能拟于年3季度投产。

2、聚苯乙烯

公司C2产业链乙烷裂解项目二期包括60万吨/年苯乙烯产能,下游将配备40万吨/年聚苯乙烯。我国PS产能集中在低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强。HIPS等高端产品价格明显高于通用型产品,国内PS产能将向高端化、专用料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3、高端聚烯烃

高端聚烯烃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化前景广阔。高端聚烯烃主要包括茂金属聚乙烯(mPE)、茂金属聚丙烯(mPP)、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与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市场由国外企业主导。

高端聚烯烃POE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受益光伏需求增长,POE属高端聚烯烃明星产品,产能高度集中。POE是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目前,全球POE产能集中于陶氏、美孚、三井、SK等巨头手中,前五家企业占全球产能的97%。由于海外企业对茂金属催化剂进行了专利保护,且封锁了作为POE重要原料的高碳α-烯烃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尚无工业化生产POE的企业,部分POE生产企业处于中试阶段,POE仍然全部依赖进口。

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助推POE市场渗透率提升。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主要有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聚烯烃(POE)胶膜、共挤型聚烯烃POE(EVA-POEEVA)胶膜与其他封装胶膜。由于POE胶膜具有较强的水汽阻隔能力和高抗PID性能,光伏电池双玻组件通常采用POE胶膜。预计到年,双玻组件市场占比将提升至50%,双玻组件占比提升助推POE胶膜市场渗透率提升。第三代N型电池技术TOPCon、异质结电池将逐渐量产,预计年,光伏新增组件中N型电池将基本取代P型电池,N型电池需求的起量对电池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OE胶膜由于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契合了N型电池对PID的技术要求,能增加对组件正面发电量的保护,N型电池的发展将增加对POE胶膜的需求,POE胶膜渗透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卫星化学POE进入中试,公司自主研发α-烯烃,解决原料限制,连云港石化年产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项目预计在年底完成建设并进行调试和试生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成聚乙烯转型发展方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采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万的聚乙烯作为基体材料的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与对位芳纶、碳纤维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特种纤维。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理论需求量达到4.91万吨,而产量为2.1万吨,自给率43%,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EAA全部依赖进口,相关产品具有发展潜力。由于EAA生产需要超高压条件(超过Mpa),目前国内尚无EAA生产企业。全球EAA产能约30万吨/年,被Dupont、Ineos、Mitsui、SK等企业垄断,前五家企业市占率达90%。国内EAA进口量约3万吨/年,加上其他类型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进口替代潜力较大。

卫星化学合资建设EAA项目,同时延伸C2、C3产业链。公司全资子公司嘉兴山特莱与韩国SKGC合作,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共同投资合资公司,建设4万吨/年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装置项目,投资总额1.63亿美元。EAA进口均价2.5万元/吨、毛利率40%计算,装置每年将贡献1.6亿元利润,将成为公司又一利润增长点。

4、聚醚大单体

聚醚大单体即聚羧酸减水剂单体,是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是环氧乙烷的下游产品之一。聚羧酸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领域主流减水剂,用其配置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抗冻性能,主要用于房地产、基建领域。目前聚醚大单体生产企业有奥克股份、科隆股份、卫星化学等,其中奥克股份为聚羧酸减水剂龙头企业,年市场份额占比约44%。

聚醚大单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卫星化学强势入局,有望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公司新开发的EPEG,能让减水剂性能优于传统工艺。目前卫星化学拥有聚醚大单体产能25万吨/年,年有望达到50万吨/年。

5、丙烯腈

丙烯腈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目前主流工业制备方式为丙烯氨氧化法。

近年来,风电行业高速发展,带动碳纤维需求增长,为丙烯腈需求带来新利好。碳纤维是以丙烯腈为原料,聚合成聚丙烯腈(PAN),再经过纺丝得到PAN原丝,原丝经过预氧化、碳化和表面处理而成。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汽车等诸多领域。

卫星化学C3产业链下游年产26万吨/年丙烯腈项目,预计于年年底建成投产,公司采用丙烯腈联合装置(包括合成氨、丙烯腈单元、MMA及SAR装置)生产丙烯腈。不仅能降低丙烯腈生产成本,同时可以与C2产业链下游丁二烯、苯乙烯等继续合成ABS树脂,公司将同时具备丙烯腈外销和自用的能力。

6、电池级碳酸酯

电解液是动力电池的血液,锂电池电解液由锂盐(溶质)、溶剂、添加剂配制而成。电解液占动力电池成本的6%-8%,溶剂占电解液成本的30%。电解液主要采用碳酸酯类混合溶剂,碳酸酯溶剂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电解液溶剂的纯度对锂电池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池级DMC的纯度在99.99%以上,超纯级达99.%,而工业级只有99.9%左右,溶剂精制是电池级溶剂生产的工艺难点,也是电池级溶剂的竞争壁垒所在。

国内电池级DMC生产企业偏少,酯交换法为主流生产工艺。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生产电池级DMC,其中石大胜华占电池级DMC产能的60%以上,现有产能达12.5万吨/年。

公司在连云港基地布局了年产75万吨的碳酸酯产能。采用环氧乙烷酯交换工艺,工艺捕捉了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第一套年产15万吨的装置计划于年年底建成,第二套年产15万吨装置计划于年投产。预计1吨碳酸酯可消耗约0.6吨二氧化碳,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回收近40万吨CO2,不仅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项目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电池级DMC供不应求,未来几年发展前景广阔。根据隆众资讯预测,-年国内DMC新增产能约为.5万吨/年,其中工业级DMC产能约万吨/年,电池级仅有45万吨/年左右,工业级产能过剩,电池级产能不足。

7、电子级双氧水

双氧水向高端电子级迈进,有望持续供应半导体、光伏产业链。半导体、光伏行业高景气,公司电子级双氧水有望持续受益。全球电子级双氧水主要用于普通电池和太阳能电池(58%)、半导体集成电路(20%)、平板显示器、LED等。

卫星化学现有双氧水产能22万吨/年,产品等级达到G1-G2标准,主要作为清洗液供应华东地区光伏生产企业,年将新投产电子级双氧水25万吨/年,预计将达到G3-G4标准,受益于半导体、光伏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公司电子级双氧水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公司有望从中持续受益。

8、氢能源

我国氢气的制备工艺路线主要有四种: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我国氢气制取仍以煤制氢为主,62%来源于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各占19%、18%,受限于电能成本,目前电解水制氢仅占1%,工业副产氢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

工业副产氢成本根据副产气体成分不同而有所不同,丙烷、乙烷脱氢装置副产气体含氢量大、纯度高,提纯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当前,煤制氢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制氢来源,在碳中和背景下面临低碳化转型的问题,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依然面临着较高的成本问题,工业副产氢或将成为低碳化转型过渡期内的首要突破口。

卫星化学积极拥抱氢能源,公司丙烷脱氢制丙烯和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会大量副产氢气,年产90万吨PDH装置的氢气副产量约7.2万吨,年产万吨乙烷裂解装置的氢气副产量约14万吨,氢气纯度高,可直接作为氢能源使用。随着C2、C3产业链的扩产,预计年卫星化学氢气产量在30万吨/年左右,公司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商。

六、天然气制烯烃的成本优势

目前,烯烃的主要制取方式包括油制(以石脑油裂解为主)、煤制(含外购甲醇)和轻烃裂解三大类。长期以来,石脑油裂解工艺一直是制备烯烃的主流路线。然而,美国页岩气革命和中国现代煤化工的崛起带动了非油制产能的快速扩张。在全球范围内,轻烃裂解由于具备工艺流程短、产品收率高、经济性强、污染小等优势,产能占比显著提升。

以丙烯生产为例,中国不同生产方式的丙烯成本,其中煤制及甲醇制丙烯成本最高,也就是竞争力最弱,而PDH(丙烷脱氢)制和炼油副产丙烯成本最低,其中PDH制丙烯成本最具竞争优势。CTO(煤制烯烃)虽然盈利不及轻烃路线,但一旦建成生存能力也会很强。

以乙烯生产为例,乙烷裂解路线成本优势明显,基本只有石脑油路线(在石脑油不考虑副产物抵消的前提下)的一半,比CTO路线还要低元/吨左右。随着美国页岩油气的产量增长有望继续维持成本低位。

未来乙烷裂解将是所有烯烃生产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次是PDH和CTO,而在不考虑石脑油裂解的副产品带来的成本抵消前提下,石脑油生产的单纯乙烯成本将呈现相对弱势的状态。

七、隐忧

卫星化学也存在三大隐忧,需要密切跟踪和观察:

1、负债规模急剧扩大

这几年卫星化学产能的极速扩张,使得卫星化学负债沉重。卫星化学目前的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亿元,在产品繁荣周期情况下还好,如果遇到下行周期,还本付息压力将会倍增。

2、烯烃产品产能过剩,价格下跌

未来几年,化工市场将迎来投建狂潮。国内基础化工品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在集中扩产潮下,到年,国内目前紧缺的化工产品都将出现过剩迹象。

以丙烯为例,未来中国丙烯拟在建项目规模超过万吨。这是什么概念?中国丙烯产业发展了数十年,至年丙烯生产规模仅有万吨,但是未来3-5年内,中国丙烯生产规模将会再新增超过万吨,总计生产规模接近万吨。中国未来新增的丙烯装置工艺类型中,PDH是丙烯新增体量最大的生产工艺,占到了拟在建项目总计规模的60%以上,将会是丙烯重要的新增来源。另外,原油加工催化裂化及裂解工艺生产的丙烯,将会在未来新增超过万吨的体量。乙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将迎来投产狂潮。

3、国内轻烃资源不足,高度依赖进口,乙烷原料进口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美国,政治风险较大。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大量涌入市场,低成本乙烷资源备受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