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砼相关的规范、标准、规程
1.与混凝士性能试验有关的规范、标准、规程
1《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
2《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3《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4《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混凝士强度检验评定标标准》GB/T-
6《混凝士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7《普通混凝士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8《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9《预拌混凝士》GB/T-
10《大体积混凝十施T标准》GB-
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1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3《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15《自密实混凝十应用技术规程》JGJ/T-
二、砼检验项目
1.混凝土检验项目
(1)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该配合比的混凝士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稠度(坍落度、扩展度);
(3)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养护主要是验证配合比和原材料质量,同条件和回弹、钻芯检测是验证我们施工成品强度)
(4)耐久性能(比如抗冻、抗渗要求);
(5)其它性能(比如抗折、抗剪强度)
预拌混凝士进场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士》GB/T的规定
三、试块取样标准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取样规定: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的规定
(一)混凝结构构件标准养护试件(1)每拌制盘且不超过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比的混凝土不足盘和m3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士超过0m3时,每m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4)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二)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留置(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施工、监理等各方共同选定,且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宜均匀分布于工程施工周期内。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4)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5)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与结构相同的养护方法
(6)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C·d时所对应的龄期,日平均温度为0°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三)抗渗混凝土的试件留置
(1)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上结构,其凝士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连续浇筑抗渗凝每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2)冬期施工检验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抗渗性能,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宜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并搅拌均匀;第一次取样和最后一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取样数量应至少为计算试验数量的1.5倍。
(4)制作抗渗试件不应采用憎水性脱模剂,宜同时制作对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试件,6个试件为一组。试件拆模后,应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并应立即将试件送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试验的龄期宜为28d。
四、砼试块制作及养护
(一)混凝士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1)凝土强度试件取样与试样的制备:按照《普通混凝合物性能试方法标准》GB/T-的规定执行:
现场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及坍落度试验,应在混凝土运到交货地点时开始算起20min内完成,试件的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采取。
(2)试件的制作:按照《混凝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的规定执行
试件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它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锹再来回拌合三次,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在入模前的匀质性
根据混凝士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成型方法,混凝土应充分密实避免分层离析。
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性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捣并使疑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
(b)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目无明显大气泡溢出为止不得过振
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混凝士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试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应大致相等
(b)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捧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插捣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c)每层插捣次数不得少于12次。(d)插捣后应用橡皮锤或木槌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a)将混疑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捣,并使凝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b)宜用直径为mm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振捣棒距试模底板宜为10mm~0mm目不得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且无明显大气泡溢出为止,不得过振,振动时间宜为20s;振捣棒拔出时应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
自密实混凝土制作试件:
自密实混凝土应分两次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试模,每层的装料厚度宜相等。中间间隔,混凝士应高出试模口不应使用振动台人工插捣或振捣棒方法成型。
混凝土试件制作的收面试件成型后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士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沿着试模口抹平。试件表面与试模边缘的高度差不得超过0.5mm。
(3)混凝土试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试件成型抹面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或来取其他保持试件表面湿度的方法
(b)试件成型后应在温度为C、相对湿度大于50%的室内静置1d~2d,试件静止期间应避免受到振动和冲击,然后编号、拆模。
(c)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C、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mm~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但不得用水直接冲淋试件。
(d)结构实体混凝士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试件的标识:
试块的编号分组进行,同一组的三个试块上面的编号一致。试块上还要注明制作日期,用防水墨笔标记。具体应按以下方法来执行:试块制作时间、试块取样部位(单位工程编号+层数+所在轴线)和混凝土强度。如地下二层梁板、轴线部位C-D/3-4、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制作时间.6.24等。试块上面的结构部位应标识明确,有可辨性和追溯性.
五、特殊混凝土
1.补偿收缩混凝士
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检验,应在浇筑地点制作限制膨胀率试验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水中养护14d后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0对于配合比试配,应至少进行一组限制膨胀率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0施工过程中,对于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应至少分成两个批次取样进行限制膨胀率试验,每个批次应至少制作组试件,各批次的试验结果均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对于多组试件的试验,应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2.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士。)《大体积混凝施工标准》GB-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
(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C~30°C)
(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C
(3)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
(4)拆除保温覆盖时混凝土浇注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C
2.大体积混凝士
现场抗压强度试件取样规定:(1)当一次连续浇筑不大于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试件现场取样不应少于10组
(2)当一次连续浇筑0m3~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时,超出0m3的混凝,每增加m3取样不应少于一组,增加不足m3时取样一组。
(3)当一次连续浇筑大于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0m3的混凝土,每增加0m3取样不应少于一组,增加不足0m3时取样一组。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
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士进行常规养护外,保温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进行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宜立即进行覆盖或喷雾养护工作。
2.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布置,应反映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采用下列布置方式:
a)测试区可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测试区内监测点应按平面分层布置;
b)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规定确定;
c)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平面尺寸布置;
d)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至少布置表层、底层和中心温度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大于mm;
e)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f)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
g)混凝土浇筑体底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
3.自密实混凝士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自密实性能:混凝土浇筑时不加振捣即能依靠自重均匀地填充到模板各处的性能。
骨料要求: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