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墙其实有很多种类,如石头城墙,木栅栏城墙(清代广东佛山镇)。当然,最常见的就是夯土版筑城墙了。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牵涉了筑城的材料。最主要的材料——土。夯土的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土,一类是熟土。熟土是通过发酵后的土,熟土与砂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成为了三合土。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夏都统万城,在修筑时于夯土中添加了一定数量的砂和石灰。它们所形成的三合土较普通夯土更为坚实,可以达到刀锥不入的程度。这是土料筑城的重大改进,也是筑城使用这种材料的最早实例。引自《中国古城墙保护探索》《晋书》记载中还提到了当时己实行的“蒸土筑城”。这可能是在筑城以前,先将所用夯土予以日光曝晒,藉以出去内中所含碱质。或在施工中用热水和泥,使土质匀润,夯打时可将泥土中的细小空间与缝隙减至最少,以加强墙垣的密实与坚固性`。在北方的民间还有一种在黄土中加入麦秸和头发来增加黄土的拉结力的简单方法。在南方则加入竹片、竹丝等,都是一种补强的方法。这种方式在今天的农村依然可以见到。
至于关于糯米汁浇筑城墙的问题,恐怕有一定误会。糯米汁和泥浆混合而成的胶结材料,主要是用来砌筑城砖,也就是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单纯的土城墙曾使用过糯米汁进行粘合,夯土一般用版筑就够了。我国古代建筑砖石墙体的垒砌,初期多是干摆。后来为了提高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先后使用黄泥浆、石灰胶泥等多种胶结材料。中国内地在唐以前的砖建筑上大多用黄土作粘结材料,砖墙的砌筑也主要使用黄泥浆,直到明初石灰胶泥才真正大量运用在墓葬及其它各类建筑墙体的垒砌。而在石灰胶泥中掺合桐油、糯米汁、白友等有机材料则是胶凝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种经掺和的石灰浆在强度、韧性和防渗性能方面都更好。文献中关于城墙使用糯米石灰胶结也有确切的记载,《宋会要》载有“乾道六年年修和州城`其城壁表里各用砖灰五层包砌,糯粥调灰铺砌城面兼楼槽城门,委皆雄壮,经久坚固。”
至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什么不如城墙保存的久。其中大概有以下几点点原因。
1.我们的建筑规范。比如,我国建筑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寿命一般为50年以上(然而居民产权是70年,因缺思婷)。部分临时建筑只要求5年以上的寿命,比如学校的传达室,实际上对建筑寿命的要求很低。只有重大的国家级建筑才有百年寿命的要求。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求现代建筑“短命”。
2.现代建筑的复杂性。现代建筑由于功能组织的复杂程度,内部牵涉水暖电气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及其相应的工程设备,这些设备的寿命和对建筑造成的破坏,也对建筑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复杂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一旦管理维护不善,往往建筑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而城墙的结构、功能非常简单,维护也方便快捷,事实上,城墙的维护是经常发生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
3.钢筋混凝土建筑还是个“孩子”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距今不过年。许多城墙经历的岁月是现代建筑历史的十倍,也许年后,去比较现代建筑和城墙的寿命,才有更高的价值,至少那时两者都“长大了”。对于这样一项“新”技术,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未来,现代建筑的质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