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代高速公路起源于德国,这种可以让车辆快速通过,加快交通运行的高质量公路,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的秦朝,就出现了一条代表当时,最高道路修筑水平的道路,它就是至今仍然留存于世的秦直道。
很难想象,在科技技术水平落后的那个年代,修建一条全场超公里,且路面平坦雨天不积水。哪怕保存到今天,仍然平整宽广的道路,需要怎样的努力。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条存在了两千年的道路,在不使用混凝土的条件下,至今仍然寸草不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为战争而生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天下最大的势力之后,一个取代周朝的新兴王朝——大秦,开始初具雏形。在消灭了国内各诸侯的争端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边陲之地,开始了防范少数民族侵袭的战役。
众所周知,对周朝威胁最大的游牧势力,当时要算是北方的犬戎。著名的“烽火戏诸侯”故事中,周幽王就是被犬戎所杀,这也成为了周朝一朝中的最大耻辱。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屡次与之交战,并成功击溃其主力,并迫使它分裂成两个部分。
其中的一个部分就是后来的羌族,而另一个逃亡北方的部分,就形成了大名鼎鼎的匈奴。匈奴部落的强盛,不但威胁到了秦国统治,甚至在秦统一中国后,终秦朝一个朝代都没能解决它的袭扰。
万般无奈下,秦始皇只好命令修建抵御外敌的城墙,也就是后来的万里长城。在长城的修建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艰难的修建过程且不提,但战争打起来以后,后勤补给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物资及时顺利的运到前线,修建一条靠谱的道路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大将蒙恬受命修建一条直通前线的“高速公路”,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直道”。
此路从秦首都咸阳出发,途经三个省、14个县,全长超过公里,宽至60米,最宽的地方可供多辆车马并行。这条道路的修建从秦始皇执政时开始,直到秦二世死亡才最终建成。它为秦抵御异族的侵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成为了一个留存至今的重要历史遗迹。
02秦直道的建造
对于秦直道的记载,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挖山填谷,此项工程非常浩大。难以想象,在那个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这样的一个基建项目,耗费的人工和财富不可计数,也势必造成很多人在修建过程中丧生。
但秦直道的修建,却保证了前线和异族交战的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供给,也以远远高出当时道路平均建造水平的质量,令后来的各朝各代为之惊叹。
它初建的时候,在地势平坦的地区修建的速度很快,但修建到子午岭的时候,却遇见了很大阻碍。既然名为直道,那么就不可能绕道而行,而是遇山挖山,遇谷填谷。
据说当时整条道路,为了填平山谷使用的土方,如果筑成宽高为1米的土墙,其长度将会达到地球半圈。好在虽然工程浩大,但因为秦的强盛和全天下工匠的参与,秦直道虽然修建速度缓慢,还是在顺利进行着。
施工的缓慢,除了环境恶劣的原因外,质量精益求精也是个重要的原因。为了减少雨后路面湿滑泥泞的隐患,它在路边独创了排水沟的概念,而且为了排水,路面也被设计为中间高两面低的坡面,其路面质量已经接近现代二级公路的标准。
不但在路面修筑上,对于与道路配套的哨塔、兵营、行宫等设施的建造,也倾注了极大的精力。这样的严谨态度,也造就了这条道路过硬的质量,也让它被使用了数千年。直到清朝早期,它还是朝廷重要的军事设施,清朝后期才因为科技技术的进步,逐渐减少使用。
03惊人的制造工艺
经过数千年的风雨,秦直道两旁的行宫和兵营,早已经成为废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所遗忘。但只有这条道路,依然如多年前一样,以一个平坦光洁的形象,存在于我国的西北大地上。
但令现代人不解的是,历经几千年,这条路上居然连杂草都没有,这一点确实匪夷所思。要想明白它不长杂草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秦代的筑路技术和夯土工艺。
因为土质松软,所以在制造地基的时候,需要对泥土采用夯实的方法,增加其强度和抗压硬度。但夯土也有自身的弱点需要克服,首先夯土的工具比较落后,直到秦后期夯土的工具才得到发展,夯土作业的人也由一个变成了多人。
虽然因为工具的原因,夯土变得更加坚固,但是土层干燥却变得容易碎裂。于是后期在夯土前不但需要先把土层淋湿,使用焚烧后的“熟土”夯土成路的方法,也开始被大规模使用。
秦直道的修筑,就分为三层:最下方是原来的土层,上方覆盖普通的熟土,最后再用熟土夯土层封顶。
为了避免杂草生长破坏路面,在最上方的土层中还掺入了盐碱成分,因为土质的原因,基本杜绝了任何植物在上面生长的可能。这也是秦直道历经千年,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这种具有远见的建筑理念,无疑是超出当时年代的典范。
04结语
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秦直道,都是凝聚了我国先人智慧和远见的宝贵结晶,我们也需要从中学习那些宝贵的文化和技术,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