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我国每年也要面临约20亿吨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遭遇着“垃圾围城”的窘境。不过绿色环保已成为建筑行业新趋势。在六环、宋庄、副中心站……经过破碎、除杂、分级、清洗等各式工艺,海量建筑垃圾不仅“重获新生”,还在新建筑物乃至各个领域再次“上岗”,既节约资源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由中建一局主编的住建部行业标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今年内有望正式颁布,这也将是首次在国内建立建筑垃圾分类标准。
东六环改造工程中,管道输送泥浆至泥浆处理厂,处理后进行循环再利用。宋庄镇一家企业将建筑垃圾加工成透水砖。副中心站废弃混凝土化身桩基
眼下,东临行政中心,西靠运河码头的城市副中心站工地热闹非凡。副中心站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的10个全国客运枢纽之一。该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交通枢纽综合体,也将成为城市副中心连接京津冀地区的桥头堡。一方面这里将被建设为世界级城市综合服务枢纽,成为面向全球的城市魅力门户,另一方面这里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同样惊人。
当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中建四局03标段负责人被问及项目如何节材时,这位负责人说:“这个项目工程对于低碳、绿色施工的定位很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四节一环保’的措施。”
据介绍,目前03标段工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这项超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其超深超大直径钢管柱进场时,单根31.2米长的逆作钢管柱重达.2吨,堪称业界巨无霸。
记者了解到,当时相关桩基的顶部与地面有20多米深的空钻部分,后期在桩基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回填工程。“如果用传统的回填材料,采用碎石或者配料及混凝土回填方式,这样的成本会很高,所以我们选用在地连墙接头处回填后挖上来的碎石,以及施工过程中硬化场地使用完成后破碎的再生混凝土粒料回填。”该负责人说。这既达到了桩口安全防护的作用,又让这些再生粒料得以重复应用,起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下来了,而且还做到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
“我们算了一笔账,城市副中心站整个项目足有一千多个桩基,新施工方式合计可以节约碎石量超过立方米。”这位负责人自豪地表示。
六环入地海量泥浆能种地栽树
东六环改造工程已进入盾构施工冲刺阶段,在首发集团负责建设的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不断顺利掘进。“钢铁巨人”持续向前,但施工现场却始终干干净净,更没有看到切削出来的渣土运出,这又是为何呢?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孙旭涛介绍起藏在盾构机内壁的奥秘,这里有着分别标明“出浆管”“进浆管”字样的两根白色管道。他告诉记者,这些管道便是“京华号”盾构机进行泥浆循环的“血脉”,泥浆就是渣土运出的“功臣”。“盾构机就好比一条放大若干倍的‘蚯蚓’,前面的刀盘能‘吃’土,然后管道内泥水会通过循环系统排到地面。”孙旭涛形象地比喻。
“京华号”巨大的刀盘后面还“藏”有泥水舱,掘进中主要依靠泥浆作为支护材料,通过贯穿整台盾构机的送泥管进入到泥水舱。在压力控制下,短时间内可在开挖面上形成不透水的泥膜,用来平衡水土压力,这样就可以保证隧道开挖面的稳定。与此同时,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与泥水混合后,形成高密度泥浆,由排泥泵及管道输送至与掘进工地南侧一街之隔的泥浆处理厂进行处理,泥浆经过过滤沉淀,再循环至盾构机。
据统计,“京华号”盾构机每掘进一环,产生渣土约立方米,整条隧道完工后预计将产生万立方米渣土。为此,项目部建设了一套由泥水分离系统、泥浆制备调整系统和废浆处理系统组成的绿色泥水处理系统,并发明了废弃泥浆处理所需絮凝剂及其最佳添加量的方法,通过优化调整传统泥水处理系统中泥浆池和泥水设备的布设,经预筛分、一级旋流、二级旋流、絮凝固化、离心压滤等处理流程,可实现排出泥浆的水、土分离。
在泥浆处理厂,记者看到了整套泥浆处理设施,它主要分为设备区和沉淀区,结构类似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只不过它的“小身材”却有着“大本领”。泥浆处理厂厂长胡修志介绍,混合渣土的泥浆进入处理厂后,首先要经过一次预筛,过滤掉74毫米以上的大颗粒物,然后再经过脱水筛,进一步将0.3毫米以上的颗粒物全部过滤,泥浆接下来的“旅程”是由渣浆泵注入到施流器中进行离心分离。“这就好比洗衣机的滚筒,较重的颗粒甩出后掉落,就能进一步完成过滤。”胡修志说,最后泥浆再经过沉淀池进行四级沉淀,内含颗粒物小于0.02毫米才算达标。
而分离出的渣土也毫不浪费,它与泥浆“分手”后,经过板式压滤机和高速离心机处理变得几乎干燥,可以即产即运,不对环境造成危害。最终它们会被运送至指定渣土厂,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以用于种地、栽树、路基施工等。“理想状态下,这些盾构土环保处置后利用率可以达到%。”胡修志称,泥浆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泥浆的“零排放”“零渗漏”“零污染”,攻克了在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中,废弃泥浆排放污染环境、渣土处理困难且处理费用高的技术瓶颈。
宋庄拆违砖瓦碎石变身透水砖
疏整促快速推进,大量违法建筑被拆除,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随之涌现。它们堆在空地上让人瞧着就闹心,简单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环境。事实上,这些建筑垃圾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位于宋庄镇的一家企业破解了这个难题,不仅把建筑垃圾粉碎回收,还变废为宝做成了透水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在挖掘机的运输下,建筑垃圾被送入处理设备入口,在轰鸣的作业声中,经过打碎、分筛等工序,被分解为再生砂和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现场变废为宝……记者在作业现场看到,虽然处理的都是废弃的建筑垃圾,但作业现场环境干净整洁,除了处理设备本身在内部工作区进行降尘之外,现场雾炮机、移动洒水车及人工水枪等“无死角”配合,眼前不见尘土飞扬,建筑垃圾处置点现场井然有序、干净整洁。
这里的建筑垃圾大部分都来源于宋庄镇47个村的拆违,多以渣土为主,经过切碎和分筛等处理后,会按照颗粒大小分成堆。其中,粉状的混凝土颗粒和另一种专门大小的砖颗粒率先开启了“神奇之旅”,在车间里它们被混入少量沙子、水泥等辅料后,用静压振动方式压制成砖。
北京蓝玥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给记者做了个试验,一块砖要用力往墙上撞三四下才会断裂。“这砖的抗压强度比标准值10兆帕还高,它的透水性也很强,可以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北京环球影城、大运河森林公园、绿心公园里已经铺了几千万块这种砖。”张超说。
由于市场上售卖的砖多用的是天然的砂石,只有开槽或者挖河道才有,价格比较高。而用建筑垃圾颗粒做的砖则是废物利用,出厂价至少便宜30%。目前,该公司能生产路面砖、草坪砖、烧结砖等不同种类砖,每年能消纳至万吨建筑垃圾,使得建筑垃圾的直接利用率可高达80%。
张超坦言,用建筑垃圾制砖,可不像拿红土烧砖那么容易。材料配比就是第一道难关,与技术人员反复调比例做试验,又请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现场指导,足足用了8个月时间,张超才找到了最合适的比例。
记者了解到,在副中心传统填埋式处置建筑垃圾方式已走到尽头,让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处理成为新趋势,类似的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式,也有望在全区得以逐步推广。
专家建议:建筑垃圾二次利用前景广阔
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加速了建筑垃圾产生,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有20亿吨,但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30%,远低于欧盟国家的90%以及日本的97%。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季节教授表示,年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筑垃圾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再生利用,促进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北京市也于年实施《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可见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已上升到法律高度。
季节介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但仍急需基于建筑工程采用逆向物流、人工智能、BIM等多途径方法交叉运用,系统研究绿色施工、绿色拆除、建筑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监测与精准管控等全生命周期绿色关键技术,并将技术嵌入整个城市治理体系,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在政策、管理、技术、应用、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建筑垃圾也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市年均产量早已超过万吨。近年随着拆违整治和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比例加大,建筑垃圾总量更是增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告诉记者,建筑垃圾涉及到产生、运输、消纳处理等多个环节。
郑实建议,本市应加强对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制定更多实施细则,完善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产品应用的补贴政策,使运输、接收方均可从中获益,从根本上提高回收利用的原动力,同时加快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他认为,本市还应在科技政策和科研经费方面,更多支持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再生技术应用与推广。
产业前景——
建筑垃圾减量标准将颁布推进绿色建造方式加速落地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国内建筑行业在降碳与绿色环保方面再度发力。中建一局工程研究院院长陈蕾介绍,由中建一局主编的住建部行业标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已进入终稿送审阶段,今年内有望正式颁布。
参与该《标准》编制的陈蕾表示,在住建部指导下,中建一局希望该《标准》能通过体系建设、标准制定、示范引领等路径,推进绿色建造方式加速落地。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也填补了国内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领域技术标准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准》涵盖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估算、源头减量、收集与存放、再利用与再生利用、计量与排放等各项环节。其中估算、源头减量体系更是在国内首次提出,对规范施工现场建筑垃圾闭环管理起到可靠指导作用。”陈蕾说,这可有效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粗放管理及大量排放等问题出现,通过规范引导施工现场内建筑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如同生活垃圾分类一样,陈蕾告诉记者,该《标准》根据垃圾的可利用性及分类可执行性,首次在国内建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中的施工垃圾分类标准,具体分为金属类垃圾;非金属无机类垃圾,如混凝土、砂石等;其它类垃圾,如木材、石膏板、复合类材料等。
“有了分类,这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是重大利好。”陈蕾称,这有利于建筑垃圾从源头减量,例如推进节材型设计、减废工艺与精细化管理应用。
她表示,在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更多采用了按需定制与工厂化装配式生产,如集成式卫浴与厨房等,一体化装配更为普及,工地现场切割大幅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得以极大遏制。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