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容易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功能、结构性能及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进行有效防治。弗尔曼总结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的3个质量缺陷,分析原因并给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可供参考!
露筋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没有设置保护层垫块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拆模过早、硬化前受外力受到破坏,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
成因分析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末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3.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离析;
3.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
4.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问题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处理措施
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处理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烂根
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
成因分析
1.墙柱根部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模板底部与混凝土表面有缝隙,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漏浆造成烂根;
2.高低跨和外墙、柱上下层错位,形成吊脚漏浆而造成烂根;
3.墙柱模根部胀模漏浆造成栏根;
4.墙柱模根部垃圾、积水未清理,未找平,造成夹渣烂根;
5.振捣操作不当,漏浆、欠振、过振,或一次浇筑过高,底部未振捣到位,造成烂根;
6.混凝土级配不当,水灰比过大或过小造成烂根。
预防措施
1.浇筑砼之前将底部垃圾清除,再浇筑砼;
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浇筑过程中不产生离析导致墙角烂根;
3.对振捣手进行培训,进行技术交底,掌握振捣时间,墙柱浇筑应沿高度分层浇筑;
4.及时检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应在㎜以内。
5.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两周。
处理措施
采取灌浆法修补,材料使用混凝土灌浆料,施工流程为: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灌注→涂抹灌注浆体→养护。
错台
错台是指混凝土分缝处上下层错开一定的距离形成台阶。
成因分析
1.放线误差过大。
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找正措施。
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
预防措施
1.模板要有足够的刚度且边缘平整,对已经使用过的模板,安装前要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须保证模板间拼接紧密、支撑牢固,整体刚度足够,特别需加强模板与老混凝土之间的紧固;
3.如浇筑高度大,最好在上一仓拆模时保留最上一块模板,与新浇筑仓模板拼接;
4.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跟进工作,对模板受力后的变形实时监测,对变形模板及时调整;
5.当混凝土浇至1/3、1/2高度时,需对模板支撑件各紧固一次,待浇筑完成时再紧固一次。
处理措施
对于凸凹错台、外形走样质量缺陷尽可能采用凿除、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凹陷较严重,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则对凹陷部位表面进行凿毛,并用一级配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填补,处理方法与麻面处理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