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停车有序、文明经营、秩序井然”,这是现在走进滨州市区集贸市场和大型商圈的第一感觉。曾经“脏乱差”的传统市场,如今提档升级变成了“高大上”的文明窗口。滨州集贸市场“脱胎换骨”的背后,正是滨州人创城工作的“缩影”。
打造“高大上”的文明新窗口
中海购物广场是西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每天人流如梭,物流如潮。如今,市场外,车辆整齐停放在停车线内;市场内,整齐有序的摊位、干净的地面、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统一张贴的公益广告,给市场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原先这里路面处处坑洼不平、车辆随处摆放,有时地下排污管道阻塞了,污水泛出地面,臭气熏天。”经常来中海购物广场购物吃饭的董先生说。
针对这一情况,彭李街道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破难攻坚”工程,对西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的中海购物广场进行综合改造。
针对下水道堵塞严重问题,动用机械、人工,重新开挖并铺设排污管网余米,雨水管网余米,解决了多年来“地下冒黑水、臭气熏人呕”难题。组织专业队伍,对周边余米的透视墙护栏进行焊接维修、刷上油漆,整洁如新的护栏再次挺起“脊梁”、扮靓风景。针对地面破损严重,制定了内部、外部两种施工方案,内部将起鼓的大理石地面全部清理下挖,重新修补铺设余平方米;外部则更换并抬高井盖、井篦子余个,重新铺设沥青路面1.5万平方米;停车带拆除地砖余平方米,浇筑混凝土地面;原来门口车辆乱停严重,为此在门口焊接了钢管护栏,并在周边和内部全部重新划上停车线、安装隔离桩。
“现在带着家人来这里吃饭购物,路面平整了,环境也好了,车也好停放了。”董先生说。经过综合改造,中海购物广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
解决基础问题的“先手棋”
规范划分停车位、每个经营户配备垃圾桶、生熟区严格分开。这些是创城之初,针对为民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开展专项整治所采取的措施。
停车井然有序、每个经营户的营业执照悬挂整齐、物品摆放分门别类……“现在去市场是一种新的体验和享受。”市民程先生说,污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已经不见,干净、整洁、卫生已成为为民农贸市场一张崭新的“面孔”。
该市场总面积约平方米,内设水果、蔬菜、生鲜、肉食等多个经营区,目前入住经营业户余家,可以满足周边吉泰阳光、麒麟阁、廿里堡、李南蒲等居住小区、4万余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彭李街道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把好业户入驻关,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组建起了一支由街道、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村级社区人员组成管理队伍,打造了‘6+3+8’市场管理服务模式。做到定岗、定责、定人,分别负责经营秩序、环境卫生、沿街商户及停车场、公厕卫生等处的日常管理,确保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给顾客创造了一流的购物环境。市场管理人员和商户都担任“文明劝导员”,全力做好文明劝导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并予以公示,激发了文明和谐正能量。
建立长效机制的“动力源”
每天清晨,南杨大集的工作人员就已到岗。他们穿梭在人群中,帮着规范物品、捡拾垃圾、耐心劝解。引导市场内的经营户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做到规范经营。
“分组分片、包干到人,实行驻场式、无缝隙监管……”创城开始后,市西街道为南杨大集制作张贴公益广告宣传牌80余块,街道每周组织集中整治活动1-2次,清理窗贴门贴、各类小广告余处,整治乱堆乱放等问题30余处。对0余平方米的陈旧地面进行了修补,重新施划摊位线、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并安排了50余名文明劝导员进行值守,向商铺发放、张贴垃圾分类标示余张。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集环境变好了,秩序更井然了,市民和经营户也安享洁净舒适的环境。如今,市场内的经营户把农贸市场当作自己的“家”,物品摆放整齐,门前清理得干干净净,文明经营、规范经营这些都已成为每一个经营户的自觉行动。
规范经营行为的“助推器”
说起市场另一个新变化,就是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走进市场,墙面上、立柱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诚信、垃圾分类等公益广告应有尽有。
作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公益广告正以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广大市民的言行举止。据了解,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滨州城区内集贸市场和大型商圈内外设置各类公益广告牌随处可见,实现了农贸市场公益广告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