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3
第二章项目背景6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
第四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
第五章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18
第六章工程方案与总图运输20
第七章环境影响33
第八章用能情况及节能降耗措施36
第九章劳动安全44
第十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48
第十一章项目建设计划51
第十二章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53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及测算分析60
第十四章风险分析63
第十五章结论67
财务测算表68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和所属鼓励产业类别
项目名称:年产38万套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
所属鼓励产业类别:
项目产品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八、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信息化和车联网技术等技术领域。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本项目符合《杭州市萧山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产业平台布局指引(年本)》中鼓励类/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五)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核心芯片及软件、各种传感器、执行器、车身附件、车载信息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混合动力汽车驱动与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本项目属于萧山区鼓励和支持的发展方向。
1.2项目负责人
本项目负责人为投资方杭州银宇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海祥。
1.3项目概况
“年产38万套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是根据杭州银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根据行业的状况和企业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出资新成立杭州银宇科技有限公司,进入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领域,与浙江树人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专门研发生产制造汽车智能控制系统。“年产38万套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拟投资万元(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在萧山区益农镇新材料科技园区用地25亩,建造高标准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化仓库、物流中心、办公楼、研发中心等3.21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93。购置现代化的智能生产设备及检验检测设备,建设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生产线。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年可生产38万套汽车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年亩均销售为万元/亩,年净利润为.16万元,年税收.80万元,亩均税收为43.55万元/亩,投资强度为万元/亩。所得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4.16年(不含建设期),所得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7.16年(不含建设期),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为18.86%,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5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为7.83万元/吨标煤(等价值)。本项目不影响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项目产品ABS传感控制系统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法、最优控制法、模糊控制法,用电子智能控制方式代替人工方式,防止车轮抱死,使车轮始终获得最大制动力,并保持转向灵活,使制动效果最佳。保证制动过程中转向操纵依然有效。尤其紧急制动,能充分利用轮胎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能力,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效能。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满足市场多样需求,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并有力地推动浙江省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组织创新和结构升级,对推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投资主体为杭州银宇科技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杭州银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银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公司住所为益农镇新材料科技园区。企业为镇规上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最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A类企业,本项目的实际出资人为杭州银海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我国汽车发展状况
世界汽车工业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各国对其发展都十分重视,目前已成为美、日、德、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年至年,我国汽车行业稳定增长,持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地位,占全球比重约四分之一。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万辆和.1万辆,年产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产销总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充分体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强大恢复能力和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汽车销量大国通常也是产量大国,中国未来人均汽车拥有量发展空间大,一方面意味着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汽车生产前景看好。汽车零部件需求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增加。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目前较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态度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国内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汽车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进一步稳定增长,汽车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汽车零部件行业状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向以整车设计、开发、生产为核心的专业化模式转变。汽车零部件生产逐渐从整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改造、消化和吸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我国成立合资或独资公司,为国内整车制造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争夺高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和实力的零部件制造企业,这些零部件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逐渐融入其全球采购体系。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产品需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的前端产业链,对汽车产品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影响显著,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又与整车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销规模不断攀升,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越来越多,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比例已经提升到1:1,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超过1.3万家,零部件产品包含了整车7大系统,品种繁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凸显,如零部件企业产品模块化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掌握不足都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增长期将结束,更加趋向于稳健发展。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出口、消费增速放缓,汽车消费理念发生变化等因素叠加影响,汽车在中国快速增长期基本结束,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转变,对零部件行业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具备系统化研发、模块化设计和专业化生产的能力。未来“优胜劣汰”进一步凸显,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国外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发展模式主要有西欧、美国、日韩等,西欧主要是自由发展模式,零部件相当发达,甚至超过整车发展,整车与零部件厂家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美国和加拿大模式,零部件与整车势均力敌,主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日本和韩国是相互协作模式,零部件相当强大,以资本关系为基础,但仍受整车厂制约;俄罗斯模式,零部件基本依附或从属于整车厂,暂未取得相对独立地位。我国整车厂与零部件发展关系主要有主机依附型、政府扶植型、市场自主型、外商投资型等模式,主机依附型主要是一些整车厂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发展高度依附于整车厂的发展;未来总体上零部件企业将不断从整车厂剥离,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向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零部件越来越多依靠外部独立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从整车剥离,相互间建立起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新兴互动协作关系。但是无论哪种模式,均表现为整车厂必须掌控核心零部件。汽车用户需求趋势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引擎,也直接影响着汽车零部件整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80、90、00后新一代司机的涌现,未来客户将更加注重驾驶体验,追求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车载通讯及车载娱乐需求增加,系统不断更新升级,车辆内饰追求绿色环保、美观大方,因此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需求增加,悬架系统不断升级,NVH性能也要不断提升;安全性方面,客户需求已经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主动安全需求日益增加,如车身稳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盲区监测、前下防撞、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等功能已经成为车辆标配;便利性方面,汽车智能化电子产品应用广泛、数字网络化、总线化趋势加强,自动雨刮、自动灯光、遥控钥匙、自动锁车等功能日益完善;经济性方面,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降低整车自重降油耗,铝合金件占比增加,免维护传动轴和电桥的维护周期延长,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要求提升。因此,零部件企业要不断推动零部件产品转型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2.3社会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持续提高,年的城市化率为43.0%,年升至56.1%。年城镇化率为64.72%,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年将达到86%,中国的城市化率在年将达到71.2%。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市化率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发展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标准,中国目前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促使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移动行为增加,具体表现为:出行距离增加、出行目的和交通方式多元化等,形成汽车需求潜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为汽车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汽车产业的高关联性又间接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起到拉动作用。受益于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将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项目产品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未来市场需求量将保持绝对增长态势。所以,项目建设符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可以满足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中国制造计划的需要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计划,已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并且成为着眼于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战略性规划。智能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为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是国务院制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未来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力量。目前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正逐渐形成,其代表的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有力支撑。项目产品属于典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项目产品将自动化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使得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能力大大提高。高新技术的融合使得我们的产品符合现代制造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并使项目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生产设备也大多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生产和制造技术还存在着阶段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能力较差、开发周期较长;制造工艺装备落后,成套能力不强;生产自动化和优化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管理粗放、协作能力较差、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弱。对于人工成本上升、原料价格上涨、出口订单萎缩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而言,走升级现有设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道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换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智能制造,不是企业想不想做,而是不得不做的问题。未来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优胜劣汰将基于零部件厂商的研发设计能力、加工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与生产效率的比拼。尤其是作为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ISO/TS:标准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推广施行、汽车行业召回制度的强制执行,以及终端用户对汽车质量、舒适度等不断提升的要求,对汽车零部件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大量的人工操作显然无法满足不断提升的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需求,且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使许多原本利润微薄的企业几乎没有了利润。因此现代化制造系统必然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工业总线、数据库系统、先进传感器系统、物联网系统搭建而成的智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这是大势所趋。
本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运用多项先进技术,具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制造工艺,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汽车制造业的标杆工程,引领未来汽车智能控制系统发展方向。
(2)项目建设是满足未来汽车市场需求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汽车产销量均保持高速增长。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万辆和.1万辆,年产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产销总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起到拉动作用。受益于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将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项目生产产品包括电子驻车制动器、汽车ABS等。这些产品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未来市场需求量将保持绝对增长态势。所以,项目建设符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可以满足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
(3)项目建设有助于汽车电子的发展
汽车电子化已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世界领先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厂商已积极开展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汽车发动机控制、汽车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视频、通信、信息娱乐、导航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和舒适性。在“十四五”期间,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厂商将继续加快电子化进程,汽车电子技术向集中综合控制、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整车中电子化零部件的比重逐步提高,作用将会更加重要。项目建设生产汽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建成后将继续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一体化研究,不断开发新的汽车电子产品,这将有效促进汽车电子的发展。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立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面广,前后产业链长,带动相关产业的作用大。中国的汽车零售额,特别是规模以上的汽车零售额,已占到了社会消费品总额27%。也就是说,社会消费1元,就有0.27元是汽车贡献出来的。因此,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消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企业所处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汽车消费、规范行业管理、拉动汽车消费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项目的建立,完全符合国家发展汽车零部件的产业政策。
(2)城镇化将拉动项目未来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产销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一位。但就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来看,我国人均汽车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高的提升空间,相对于一线城市区域饱和的汽车市场,中国的中小型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汽车的应用比例处于更低的水平,发展空间比较广阔。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随着国内城镇化的不断实施,国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汽车需求量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受到汽车行业发展的带动,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3)项目建设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国家汽车行业政策的契机,项目建成后将生产汽车ABS系统、电子驻车制动器等,这将有效调整我国零部件的产品结构,增加智能控制系统产品的比重,推动国内汽车行业核心控制系统制造领域进程。
第四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章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5.1主要生产工艺
硬件:
软件:
5.2主要生产及研发设备
引进德国通快数控激光切割机、德国通快数控转塔冲床、ABB激光焊接机器人、加拿大爱克数控折弯机、加拿大爱克数控剪板机,购进差速链总装自动化流水线、冲压机械手自动生产线、购置相关的检验检测配套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
第六章工程方案与总图运输
6.1工程方案
6.1.1工程设计原则
①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②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建构筑物,保证工艺流程顺畅,避免厂区物流线路交叉迂回;
③总平面布置要满足消防、安全、卫生、防震、防爆、运输、管线布置、绿化等要求。
④厂房建筑物均采用轻钢结构,屋面设宽阻燃型采光带,厂房大门采用平开彩刚大门。外窗为白色塑钢,地坪为细石混凝土上刷工业地坪涂料。
⑤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空心砖填充墙、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面并做高架空隔热层。办公楼主入口大门采用铝合金弹簧门,内门采用实木门,外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办公楼地、楼面为防滑地砖。
⑥厂区内民用建筑门卫、值班均为砖混结构、厚砖墙围护、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面并做高架空隔热层。地坪为防滑地砖。
以上建筑物所有砖砌体外墙面均做面砖、砖砌体内墙面均为混合砂浆外刷白色乳胶漆。
⑦消防设计:
a)本工程各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b)本工程主要车间建筑物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c)车间与车间辅属的办公室之间用厚空心分隔,严格按防火规范设置放火分区和疏散通道,内部装修材料采用非燃烧性材料,满足防火要求。
d)车间大门均采用向外开启平开彩刚大门
e)厂区内主要建筑物四周均有道路或硬化场地环绕,车间之间的路面宽度均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6.1.2建筑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各车间的建筑设计主要依据生产使用、气象条件、建筑造型和建筑技术等因素进行平面布置和空间组合。
6.1.3结构选型
砼强度等级C25;
钢筋:HPBfy=KN/m2
HRBfy=KN/m2
墙体: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砖采用厚MU7.5机砖,砂浆采用M5水泥砂浆。防潮层以上砖采用厚MU7.5机砖,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
6.1.4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车间根据工艺要求,在满足生产对环境的要求情况下,屋面采用金属压型钢板,门窗采用钢窗和平开钢大门,内墙面为水泥砂浆抹面、刷白,1.5m高墙面采用麻刀白灰,水泥地面,建筑外墙做法采用面砖。
以上建筑物立面要与原有厂区内建筑统一协调,外型力求简洁大方,给人以整体美感,体现现代化厂房风格。
6.1.5建筑结构
①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建筑结构荷载规定》G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建筑刚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9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②主要设计荷载
风荷载:基本风压0.65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类别;A类
屋面恒荷载0.30Kn/m2;屋面活荷载0.50kN/m2
工艺及公用专业的其他荷载。
③主要结构设计说明
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b)建筑结构使用年限:50年。
c)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为0.35s计。
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结构计算程序:PKPM,TAT,STS,SATWE等。
④结构方案选型
a)上部结构
根据各车间工艺、公用等主导专业的功能要求及建筑平面布置,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确定各车间结构形式如下:
物流中心:39×m,横向2跨(18+21)m纵向柱距:6m。冲压车间内设10吨吊车,轨顶标高:8.50米。厂房主体结构采用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物流中心内设5吨吊车。
车间:69m×m,横向3跨(24+24+21)m,纵向柱距:7.50m。厂房主体结构采用门式刚架轻钢结构。
办公楼: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b)基础工程
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根据上部结构形成、初估上部柱底荷载及相关同类地区设计经验初定厂房主体基础方案:厂房及办公楼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强度等级:C30。
c)特构
特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防水要求的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标号C30,抗渗等级S6,有防腐蚀要求的,均按工艺要求做相应防腐蚀面层。
6.2公用辅助工程
6.2.1总平面布置原则
①拟建厂区规划既考虑生产设施,也考虑生活及办公设施,以节约土地资源为目的,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②生产装置尽量做到一体化、露天化,以减少占地,节省投资。
③总平面布置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确保生产安全,管理方便。
④力求工艺流程通顺,避免管道往返交叉,布局协调,整齐美观。
⑤人货分流。
6.2.2总平面布置
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总平面布置中将厂区划分为两个部分:
(1)主要生产车间位于用地的南部,在综合利用车间的南侧帖建办公楼,保证办公楼有良好的朝向。
(2)变配电所、综合仓库、维修间、废水处理站布置在用地的北部,在综合车间的东侧设置卸货场地。
(3)厂区沿生产车间四周布置环形通道,满足物料运输及消防要求,厂区内部道路路面宽度为6m~9m。
(4)厂区共设有2个出入口,物流出入口布置在厂区的东侧;人流出入口设1个,位于厂区的南侧中部。
(5)绿化设计
以下列地段为重点:厂前区、沿厂区干道的两侧;根据工厂绿化的需求,以乔灌木、花草、水体、雕塑小品等的合理布局,创造一个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厂区环境;在绿化布置上,通过绿化在点、线、面上的变化,达到绿化效果的丰富多彩。
厂区绿化不仅具有改善厂区面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所以绿化设计中除了考虑绿化的美化作用外,还着重考虑了绿化的环保作用:在厂区道路两侧栽植大树冠行道树,以达良好的遮荫作用及阻隔厂内外粉尘、噪音等的相互影响。
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生长为主,根据不同的种植地、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不同树高、各异树冠、常绿落叶、形形色色叶状的搭配,编织一幅四季景色各异、赏心悦目的厂区景观。
厂区围墙是环境美化亮化的重点,沿园区道路的围墙均作透空处理。为美化厂区夜景,对厂区围墙、出入口及重点绿地均作亮化处理。
6.2.3给排水系统
(1)水源
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从不同市政府管网上引入两路DN的进水管,进入厂区后设总水表计量,供水压力不小于0.30MPa,水量和水压满足厂区内所有建筑物生活、生产用水及室内、外消火栓用水的要求。厂区采用生活、生产及消防系统合一管网,管材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
(2)给水管网
厂区内设生活、生产及消防系统合一管网,环状布置,于管管网上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型号SS/65-1.0,设置间距不超过m,保护半径不超过m。干管交叉处或干支管交接处设置阀门及阀门井,检修阀门的设置以每次检修关断的室外消火栓不超过5个为原则。厂区生产生活给水管DN≥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柔性橡胶圈接口;DN<采用衬塑钢管,管件连接。
(3)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