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由贵阳公路管理局建设、贵州勘设股份设计、贵州桥梁集团承建的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线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金奖,成为贵州桥梁集团继平塘特大桥之后,蝉联该项国际大奖的工程项目。随后,十余家国内主要媒体、省内重要媒体通过电视、报纸等形式全方位报道此事。
全媒体报道:
人民网报道
贵州新闻联播报道
贵州日报二版报道
天眼新闻报道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报道
项目简介:
G线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全长米,系主跨为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于年2月20日开工,年6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在原桥的基础上进行拆除重建,获得国家专利7项和省部级工法2项,发表论文5篇,为处于环境敏感区的旧桥改造项目提供了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新桥拆旧桥的拆除方案
花鱼洞大桥位于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清镇市内,原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年经检测被评定为四类危桥,年检测后大桥被评定为主要控制截面的承载能力、结构强度及刚度已不能满足原设计规范的要求,年贵州省公路局同意对该桥进行拆除重建。
花鱼洞大桥地处5A级风景区及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极为严格,这些特点决定了旧桥拆除不能采用传统的支架或爆破等拆除方案。
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结合本桥原桥桁式组合拱受力特点,提出了利用新桥拆旧桥的拆除方案,利用新建桥梁主拱圈强大的承载能力,将其作为拆除旧桥的支撑架,在新建主拱圈上设置吊索连接旧桥拱圈,施工预加力以支撑旧桥部分重力,以“拼装逆过程”思路逐段拆除旧桥,并通过调整吊索索力控制旧桥主拱圈受力,保证拆除施工顺利进行。
“两山理论”贯穿项目建设始终
6月29日,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红色的钢管拱跨越红枫湖,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与毗邻的红枫湖大桥遥相呼应,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为红枫湖景区再添新韵,是贵州桥梁集团守牢生态这条底线、践行绿色优企之路的生动体现。
面对高标准高要求,全体参建人员克难奋进,用实际行动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成功将“零”污染、“零”扰动、“零”排放付诸于现实。在旧桥拆除过程中,针对旧桥拆除的各个施工阶段作业污水,项目自主设计了一套污水收集系统将作业污水,即在切割作业部位下方设置流水槽,通过流水槽将作业污水引流至沉淀池中,经过收集、沉淀、隔油等处理,达标后按要求进行排放。同时充分借助新建好的提篮拱肋作为支撑,在新建拱桥上布设若干用于扣挂的临时扣锁,将旧桥的下弦吊起,将切割的废石料用缆索吊装的方式运送到湖岸边。为降低施工影响,项目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静态劈裂开挖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扰动。
大桥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提升了景区桥位处的景观纵深及层次感,成为红枫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处于环境敏感区的旧桥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施方案,为同类型桥梁的建设提供了范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供稿:李佳隆
编辑:李佳隆
初审:杨美美
终审:贺克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