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文件依据
1.某某项目建造及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
19.国家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第二节规范标准及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1.国家、省市现行建筑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
......
7.坚持“四节一保”、“绿色施工”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建设概况
第二节工程地理
第三节工程所在地气候情况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劳动力计划的安排以及设备的投入计划
第一节控制指挥中心
在现场设置控制指挥中心,混凝土固定泵控制信号灯开关和扩音设备。在控制指挥中心设置总指挥1人/班、固定泵浇筑信号灯控制1人/班(固定泵指挥人员通过对讲机与基坑内指挥人员随时联系,信号灯悬挂于固定泵侧边)、场内车辆调度1人/班、搅拌站调度1人/班。指挥控制中心提前了解和预估现场的罐车情况,及时与搅拌站调度进行车辆协调,控制混凝土供应速度,并对整个现场混凝土浇筑进行总体调度和指挥,对现场施工过程监控、下达指令。设技术总协调2人,对现场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基坑内指挥工长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各泵的开停,由指挥中心向泵司传达开停命令。
控制中心组织机构如下:
第二节人力组织安排
1.管理人员安排
由施工部、技术部、合商部等组成。
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如下:
2.现场劳务人员安排
合理而科学的劳动力组织,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工投入较多,木工及钢筋工配合投入一定量人数。在施工时,每个段同时安排两个作业班组,以满足施工工期需要。现场劳动力投入见下表。
底板混凝土施工阶段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第三节机械组织安排
第五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场外运输→场内运输与布料;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保温养护、测温→回填土
第二节混凝土浇筑能力计算
1.混凝土输送泵需用台数计算
采用公式N=qn/qmaxη进行计算,式中符号意义如下:
qn—混凝土浇筑数量(m3/h),根据48小时浇筑时间要求,取每小时浇筑方量最大的D区底板进行计算,共m,约为m3/h;
qmax—混凝土输送泵车最大排量(m3/h),取60m3/h;
η—泵车作业效率,一般取0.5~0.7,取0.6。
则此区混凝土输送泵需用数量为:N=/(60×0.6)=3.8台,取4台。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用台数计算
采用公式n=qm(60×l/v+t)/60Q进行计算,式中符号意义如下:
qm—泵车计划排量(m3/h),按公式qm=qmaxηα计算,取60×0.6×0.8=28.8m3/h;取qm=29m3/h
Q—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取9m3;
l—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往返距离,取40km;
v—搅拌运输车车速,按平均取为40km/h;
t—客观原因造成的停车时间,取60min;
则每台混凝土输送泵需配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为:
n=29×(60×40/40+60)/(60×9)=6.5台,取7台;
则塔楼一核心筒砼浇筑共需4×7=28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考虑到设备故障及其他特殊情况,除要求混凝土泵的使用状况良好外,还要求施工现场放一台备用泵,搅拌站需配备5台备用搅拌运输车。因此底板施工阶段现场配备5台汽车泵(地泵)。
第三节大体积砼浇注施工
1.混凝土的分层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约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振捣分层示意图见下图
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3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浇捣速度相同,齐头并进。为使砼振捣密实,每台砼泵出料口配备3台振捣棒(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砼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
混凝土由大斜面分层下料,分皮振捣,每皮厚度为50cm左右,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确保避免出现施工冷缝。如下图所示
3.砼表面处理
大体积砼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首先按面标高用煤撬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楔打磨压实、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水裂缝。
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并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井。在砼浇筑后4~8小时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二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
4.泵管加固
第四节大体积混凝土输送
为防止商品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坍落度产生过大变化,混凝土罐车在运送途中,搅拌筒不得停止转动,在环境温度高于30℃时,混凝土熟料从装料到卸料包括途中运输的全部延续时间尽量要缩减,混凝土罐车卸料前,应使搅拌筒全速(14~18r/min)转动1~2分钟,并待搅拌筒完全停稳不转后,再进行反转出料。
混凝土罐车卸料时,应先低速出料,观察其质量,如大石子夹着水泥浆流出,说明罐内物料已发生沉淀应立即停止出料,再高速顺转搅拌2~3分钟,方可出料,其情况仍未好转,不得再向料斗中卸料。
混凝土泵机料斗上要加装一个隔离大石块的筛网,其筛网规格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相匹配,并安排专人值班监视喂料情况,当发现大块物料时,应立即捡出。
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不能连续供料时,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确保连续泵送。当罐车供应脱节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分钟使泵机反转两个冲程,把物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和,再泵入管道,以免管道内拌和料结块或沉淀。
泵管铺设:对泵送混凝土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必须坚持“路线短、弯道少、接头严密”的原则。
接管:泵管必须架设牢固,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加胶圈,以保证其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须搭设专门的支架支撑。为防止操作者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还要求铺设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的通道。
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输送管内壁。
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若喷出混凝土系一根柔软的柱子,直径微微变粗,石子不喷出,证明泵送效果较好,若喷出一半就撒开,说明和易性不好,喷到地面时砂子飞溅严重,说明坍落度偏大。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混凝土施工期间若温度过高(超过30℃)时,在混凝土输送泵管外壁覆盖一层麻袋并撒水湿润,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现场随时抽查坍落度,若发现坍落度超过规定要求则退回混凝土搅拌站。
第六章混凝土温度及裂缝控制
第一节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测温计养护
考虑到塔楼核心筒底板承台混凝土厚度最大,达2.8米,且强度等级为C30/C40,理论上该处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故以此处的混凝土基础进行热工计算。
用于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C30P8/C40P8,坍落度为~mm配合比为:
水泥:P.O42.5R
W/C:40.0%
W:kg/m3
II级FA:替代率20%
砂率:40.1%
单位:kg/m3
初凝:8小时30分终凝:9小时30分(可根据施工要求调整)
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出机温度、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1.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是各种原材料入机温度的中和。
水泥:Kg60℃
砂子:Kg25℃含水率为7%
石子:Kg25℃
水:Kg20℃
粉煤灰:84Kg35℃
防裂剂:34Kg25℃
TO=[C1(McTc+MsTs+MgTg+MFATFA+MzkTzk)+C2Tw(Mw-WsMs)+C2WsMsTs]/[C2Mw+C1(Mc+Ms+Mg+MFA+Mzk)]
式中:TO——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Mw、Mc、Ms、Mg、MFA、Mzk——水、水泥、砂、石、粉煤灰及抗裂剂每m3的用量(kg/m3)
Tw、Tc、Ts、Tg、TFA、TZK——水、水泥、砂、石、粉煤灰及抗裂剂入机前温度
Ws——砂的含水率(%)
C1——砂、石、水泥、粉煤灰比热(kJ/KgK),取C1=0.9
C2——水的比热(kJ/KgK),取C2=4.2
TO=[0.9(×60+×25+×25+84×35+34×25)+4.2×20(-×7%)+4.2×7%××25]/[4.2×+0.9(+++84+34)]=27.8℃
1.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i)
式中: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约25℃
T1=27.8-0.16(27.8-25)=27.4℃
1.3.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2=T1-(αtt+0.n)(T1-Ta)℃
式中: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α——温度损失系数取0.25
tt——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时间取1.5h
n——混凝土转运次数取3
Ta——运输时的环境气温取25℃
T2=27.4-(0.25×1.5+0.×3)(27.4-25)=26.3℃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温度计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
2.混凝土温差控制
2.1.中心温度计算
根据相关的施工经验得知,混凝土水化热高峰将在浇筑后2~5天出现,其水化热计算如下:
TT=WQ×(1-e-mt)/Cρ
式中:TT——T龄期混凝土绝热温升(℃);
W——每m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按kg/m);
Q——每千克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取kJ/m);
C——混凝土比热(取0.92kJ/kg);
ρ——混凝土密度(取2kg/m);
m——与水泥品种比表面、浇捣时温度有关参数(取m=0.4);
e——常数1为2.;
则:混凝土绝热温度TT=××/0.92×(1-e-mt)=45℃
T2=45×(1-e-0.4×2)=45×0.=25℃
T3=45×(1-e-0.4×3)=45×0.=32℃
T4=45×(1-e-0.4×4)=45×0.=36℃
T5=45×(1-e-0.4×5)=45×0.=39℃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30℃要求,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控制在25℃,故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T2=25+25=50℃
T3=32+25=57℃
T4=36+25=61℃
T5=39+25=64℃
2.2.保温控制计算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朱伯芳著,《建筑物的裂缝控制》王铁梦计算式:
式中:δ—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
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kJ/m.h.℃〕;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取0.14〔kJ/m.h.℃〕;
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42(℃);
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浇筑后3-5天)的大气平均温度25(℃);
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64(℃);
Kb—透风系数1.4。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0.8、1.5、2.6、2.8(m);
即:=0.、0.、0.、0.(m)
故地下室底板及承台厚度为0.8m、1.5m、2.6m、2.8m时,混凝土浇筑完成需覆盖1层塑料薄膜并分别覆盖1层、2层、3层、3层麻袋(每层厚度3cm)即符合要求。麻袋上浇水养护,浇水强度以表面湿润为准,麻袋叠缝铺放。在养护期间根据混凝土测温结果对覆盖厚度进行调整。
第二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降温
1.水泥选择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现象,为此在施工中可选用下列措施来降低水化热。
1)宜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尽量选用低热水泥,故宜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温度不能超过60℃。
2)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0℃,因此,为进一步控制水泥热升温,减少温度应力,控制温度裂缝,首要的措施就是选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控制在每立米混凝土kg以内。
2.掺加外加剂
为提高混凝土泵送性能,混凝土中可掺入一定数量添加剂,普通外加剂掺量应控制在为水泥用量的2.5%以内,添加剂一方面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可明显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这样不但可减少温度应力,还可使初凝和终凝的时间相应缓到5~8h,可大大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冷接缝的可能性。
外掺料:混凝土内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后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0.mm以下的细骨料。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同时应注意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早期抗拉强度和早期极限拉伸值均有少量降低,故粉煤灰的掺量应控制在10~15%以内。
掺入微膨胀剂也能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混凝土中掺入2%左右的混凝土增强密实(抗裂)剂(根据试配的参量),因为膨胀剂能使混凝土(砂浆)在水泥凝结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在有约束条件下一般能产生内应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抗裂能力、减少因温度内外差过高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3.骨料
3.1.粗骨料
宜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这样能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在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根据有关经验数据表明,采用5~40mm石子比5~25mm的石子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可减少20kg左右,相应地减少了混凝土的水化热。同时应控制针、片状颗粒重量不应大于15%。
3.2.细骨料
宜选用中粗砂,因为中粗砂能相应地减少用水量,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相应地也能减少水泥用量,这样就降低了混凝土的升温和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相应地减少了温度裂缝的发生。但为了混凝土能有可靠的和易性,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坍落度控制在±20mm)。
3.3.砂石含泥量控制
砂、石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因为含泥量的超标,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同时会引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降低,相应地增加裂缝增加的机会,故应将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中粗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4.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4.1.控制出机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相应地控制了混凝土的绝热升温值,同时控制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值,相应地减少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故在气温较高时,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可在砂、石堆场搭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须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使出机温度控制在30℃以内。
4.2.控制浇筑温度
浇捣温度和当日的天气情况有密切相关,故浇捣时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如果气温高于30℃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合理选择浇灌时间,加快浇捣速度,减少日照时间,加强养护工作。
第三节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1.裂缝产生原因
大体积砼在硬化过程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砼结构或构件内部产生的水化热不易散发出来,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结构或构件内外形成温差,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钢砼产生裂缝;另一方面,水泥水化的同时会导致砼失水引起体积收缩变形,砼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就会引起拉应力,当超过了砼抗拉强度时就可能产生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以致影响到结构或构件的质量。
2.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除常规砼裂缝控制措施外,对大体积砼裂缝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第七章混凝土温度测量及控制
第一节温度测量仪器
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工程测温SW-DT3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该数据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用于测量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各个横断面的温度,通过对各个时段的温度数据的分析检验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该产品由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数据传输单元、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等几部分组成。
测温在每块混凝土浇筑完初凝后即开始,测温时间不应小于14天。当砼内外温差大于22℃时,可以通过调节麻袋覆盖层数及浇水次数来达到控制温差的目的。每个测温点位由三根探测头上中下布置,分别埋于混凝土构件中间及距混凝土表面、底面mm处,每个承台均布置一个测温点,核心筒底板测温点位间距不大于15m。
此系统具体安装方法及使用说明可以详看《产品使用说明》,以及随时向产家联系,确保整个测温过程顺利完成。
第二节测温点布置
第三节测温数据处理及应对措施
测温做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混凝土内部(中心处及距地面mm处)温差不超过15℃,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下mm处的温差不宜大于15℃;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2℃/d,力争不大于1.5℃/d。养护不少于14d。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测混凝土温度的同时应测大气温度。测温结果应及时报告项目技术部,超出规定值时应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及业主。升温阶段可增加覆盖,降温阶段减少覆盖。
测温频率:测温应在砼浇筑表面抹面完成后立即开始,砼浇筑后1~3d测温间隔时间为4h,4~7天为8h,其后为12h,当内部温度高于65℃时,间隔时间为2h,直到温度不再升高时采用原测温频率;当砼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20℃),同时大气温度与砼中心温度的温差不大于30℃时,可以解除保温,停止测温工作,一般测温时间为20天。记录入下表
第八章质量标准
1.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缺陷;埋件位置正确。
4.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贯通。
5.混凝土结构厚度,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连续浇筑混凝土每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每次连续浇筑超过0m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m3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每一班次或同一配合比留置一组。
7.混凝土试件需要按照当地质量监测单位要求送检。
第九章质量保障措施
现场的各级管理人员,按GB/TI质量管理要求,把工程质量自始至终取决于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模板工程质量(混凝土的外观)。
1、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遵照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对于本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管理目标为:工程质量满足业主方的要求及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合格标准并达到某某市优质工程质量等级的质量及达到有关市质监站和政府单位评定的合格等级。
2、设置质量管理机构
为确保工程质量,从组织上予保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有专职质检人员等参加的质量管理网络。
3、保证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保证是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证。所以,我司选派从事过类似规模工程的优秀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和熟练的作业工人。
4、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
4.1各级技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
4.2编制施工方案要切实可行,经批准后实施。
4.3技术交底关:认真做好底板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除书面交底外,混凝土浇筑前对全体施工人员均现场交底到位。
4.4责任关:质量分级管理,责任明确。
4.5自检关: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道道工序受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
4.6材质关:严格按设计、规程要求对材料进行的检验和试验。着重抓好钢筋、水泥和防水材料的复试。
4.7计量关:抓好计量管理,保证底板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性。对商品混凝土供应站,我司选派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检查、监督,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坍落度符合要求。
4.8成品保护关:抓好成品的保护,重点是抓好职工教育和成品的防护措施。
4.9资料关:保证技术资料及时、真实、正确。
4.10基础施工正是雨季阶段,挖土分段进行,基坑线留约20cm采取人工开挖,挖至标高后,及时用双层塑料薄膜纸覆盖,以防下雨浸泡基底。
4.11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并做好记录,安排好当天施工生产及其采取的措施。
4.12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尽量避开下雨天,如遇下雨时,要及时覆盖好塑料薄膜纸,基坑内放置4~5台潜水泵,及时抽排水。
第十章成品保护
1、泵管不准碰撞柱、剪力墙插筋。
2、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埋件。
3、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4、混凝土表面裂缝大于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用掺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砂浆修补。贯穿性或深裂缝,在分析出现裂缝原因基础上,用化学浆修补,并编写修补方案报公司审批同意后报监理与业主批准。
第十一章应急措施、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应急措施
1、现场准备一台柴油发电机一台及足够的柴油,以备现场临时停电。
2、在现场设置一个备用水箱并装满水。
3、准备充足的塑料薄膜,以备下雨时及时覆盖。
4、在现场准备备用汽车泵一辆,司机2名。
5、现场准备4根备用振动棒及备用电机。
第二节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
2、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是针对生产特点,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坚持动态管理: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各方面,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第三节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对安全施工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执行制度,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现场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定期安全活动制:项目部每周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总结上周安全工作,阐述本周安全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3、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项目部定期组织对临电、安全防护、机械设备、消防、环卫等方面的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必须定措施、定人、定时整改,整改合格后做好消项记录。
4、持证上岗制:对特殊工种和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5、安全管理负责制:要有各级安全管理负责制,责任明确,责任到人。项目经理部对每施工阶段要分析安全防患重点,以采取必要的对策。
6、雨季施工,电器、照明要有防雨罩及相应接地装置,电气开关要可靠、安全。
7、所有照明电器线路,不得乱拉乱接,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8、现场值班电工跟踪作业,随时随地解决用电问题。
9、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上班。
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1、夜间施工时,向有关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在工地大门处张贴,向附近居民公示夜间施工许可证。
2、禁止混凝土运输车在施工现场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时应熄火。
3、使用低噪音振动器,汽车泵与地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
4、夜间连续施工,一定要教育好职工不得高声喊叫、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