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人的记忆中,“衡桥夜月”是传统衡水八景中格外具有诗情画意气质的一处所在,古往今来,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典雅优美、民间传说饶有趣味,流传至今,成为衡水传统文化积淀颇具特色的重要元素。这一景观的基础性核心建筑,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衡水安济桥。
衡水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衡水老桥,坐落于衡水市胜利东路,是河北省境内现存横跨滏阳河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桥,也是省内现存较大的古代石拱桥,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百多年来,衡水安济桥饱经沧桑,经过多次损毁、修建。距今年代最近的一次严重破坏,是年被侵华日军炸毁石桥中孔,后曾数次进行修复。目前正在进行的加固修缮工程绸缪已久,有望解决衡水安济桥本体安全隐患,最大程度恢复原貌,重现当年“衡桥夜月”盛景。
恢复原有七孔结构
4月8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衡水安济桥南北两侧的滏阳河施工河段,河水基本排干,河底淤泥干燥板结,能够支撑中小型机械。一辆小型挖掘机正在西梢孔桥洞下清淤,相邻不远的西次孔桥洞脚手架上,几位工人正在切割石料、勾缝修补,桥体两侧分水金刚墙凤凰台修缮大部分已近尾声。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道路改建等原因,安济桥两端及周边环境地势逐步抬高,总体破损严重。资料显示,此次维修之前,安济桥桥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设,桥头较原桥面抬高近1米。雁翅栏板望柱丢失较多,近一半为砖补砌,现存大部分埋于地面下。东桥头北侧石狮丢失,其它石狮部分埋于现地面下。桥身中孔为年新建钢筋混凝土拱桥,东、西梢孔大部分被土掩埋封堵,桥洞拱券石均有松动,个别错断,券脸石略有外倾,拱券石及撞券石灰缝脱落严重。
据介绍,经上级部门批复、资金到位后,衡水安济桥修缮工程于年5月开工建设。今年春节前,施工单位已经对桥栏等处进行了加固维修。节后,衡水市滏阳河管理处开始排水清淤,进一步创造施工条件。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工程于3月5日恢复施工,现正紧锣密鼓有序推进。施工人员介绍,有望6月底如期交工。
据了解,此次修缮工程按照国家文物局对《衡水市安济桥维修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批复要求进行施工,拆除已实施的毛石护坡、亲水平台地面等,清理各孔淤积土到河床地面,恢复安济桥七孔结构;归位、加固桥洞松动的拱券石,对拱券石缝重新勾缝;清理安济桥河道两端淤土,使两边金刚墙全部露出;清理“敕建安济桥碑记”周边杂物、垃圾,适当硬化,改善石碑周边环境。
“不改变文物原状”是应严格遵守的文物保护维修原则。在国家文物局《关于衡水安济桥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中有如下表述,“该工程属文物修缮工程,应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排除险情为目标,严格控制工程量和工程强度。”
《衡水市安济桥维修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中有这样的文字:“尽可能多地保留安济桥的历史遗存和自身特点,尽可能多地保存其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必须尊重和尽量利用原有材料,尽可能多的减少干预,适当采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以增加修缮后的结构稳定性和持久性,修复措施及使用新材料完全是为了保护和加固补强原结构,所修复的部分也是为了保证安济桥整体形象的完整性,为了保护安济桥的安全性;注意整体协调,通过现状修整,增强其抵抗灾害能力,确保古桥延年益寿,保持安济桥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避免维修后焕然一新。”
为最大限度保护桥体安全、再现原貌,《方案》特意强调,“拆除中严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注意保护条石等文物本体,宜用人工清除,离文物本体较远时,可适当辅助小型电动工具。条石要求与安济桥现存原青白石质相同,颜色尽可能接近。”
安济桥的前世今生
据介绍,现存安济桥开工于清乾隆三十年(年),完工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年)。衡水安济桥西南端桥头有石碑一通,碑文已风化模糊不清,清乾隆三十二年《衡水县志·艺文》收录了全部碑文,内容为时任知县陶淑写的“勅建安济桥碑记”,碑文内容记载了建桥经过和建桥的艰辛。《衡水县志·艺文》还收录了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的“钦建安济桥记”,同样记述了安济桥的建造情况。
《衡水县志·建置》“桥梁”对此进行了综述,记载“天顺元年(年),衡水知县杨俨奏深冀二州武邑、枣强二县协济,创建木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屡圯屡修。嘉靖三十二年(年)县民徐廷等募建石桥……隆庆三年(年)大水,桥复圯,邑令孙梦麟率乡民贾从仁、赵儒等筹费重修,阅数年工始竣。”“自顺治五年(年)滹沱入滏会为一河,势倍盛于前”,河水猛涨,桥几乎被冲毁。直到清乾隆年间,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看到旧石桥残损严重,于是奏请朝廷批准,“发帑四万七千六百多两,委清河道周元理、通永道玉神保董理,知县陶淑亲承,指画选料,鸠役择吉,肇工於乾隆三十年五月(年)阅十月竣”。上报朝廷,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故现名安济桥,就是现在的这座石桥。
衡水安济桥为七孔石拱桥,青白条石砌筑而成,东西走向,横跨滏阳河上。桥面总长米,分河身桥面和雁翅桥面两部分;桥身总宽8.8米,桥高(自装板上皮至两端雁翅桥面)约9.2米,桥面自两端雁翅向中央依次升高,形成一条弧线。桥底平面设七个金门,六个分水金刚墙和两个边金刚墙,桥头河岸南北两边砌泊岸,金刚墙外设凤凰台,凤凰台上海墁条石,凤凰台外设分水尖,两边凤凰台外设雁翅。券孔为双心券,券脸中间设戏水兽(叭嗄)。桥面东西最外端望柱外侧各置石狮一对,相对而视,石狮蹲坐于须弥座上。桥面施栏板、望柱、地栿、仰天石、海墁石,望柱根部榫插入地栿卯口,栏板安于望柱之间。望柱每侧为56根,共根,柱头各雕石狮一尊,雌雄相间,两两相视,狮下为莲花座,座中雕连珠。栏板内侧上雕净瓶,下雕面枋落盘子,外侧为素面。
年,侵华日军由滏阳河南犯,因洪水淹没桥孔,日军遂将衡水安济桥中孔炸毁。
年,当地群众将衡水安济桥中孔以木桥衔接;年3月,政府拨款,衡水地区公路工程队把中孔木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对桥面和栏板望柱进行了修整。
此后,衡水安济桥的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年5月,衡水安济桥被列为衡水市(现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衡水市(现桃城区)财政拨款,由衡水市文物管理所(现桃城区文物管理所)在衡水安济桥东西两端设置隔离墩,并竖立了禁止一切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年,省财政拨款,衡水市文物管理处对安济桥原有隔离墩及桥栏板进行加固、修补,并重新铺了桥面两侧的路面;年8月,衡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对安济桥进行文物复查,并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年3月,衡水安济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桥梁的多重价值
观赏性只是衡水安济桥的一种衍生功能,其修建初衷是为了方便两岸交通,发挥更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从多个维度考量,安济桥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及多方面价值。
衡水是山东至山西、河北至北京的水陆交通要道。衡水安济桥建成后,对东西两岸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并承载了本地商业发展的历史信息,记录了明、清两个王朝的官吏为体察民情、振兴当地经济作出的贡献。在衡水安济桥北侧、滏阳河西岸,原建有客运、货运码头等,方圆百里的客商都从此地乘船进津赴京,衡水安济桥西头的“问津街”由此得名,街名一直沿用至今。衡水安济桥几经兴建,东西梢孔大部分被土掩埋封堵,河床变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滏阳河水势、水流变化情况,为研究滏阳河水利建设提供了间接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衡水安济桥曾为冀中、冀南人民粉碎日寇的侵略作出过历史贡献。这座桥身中孔年被日寇炸毁,是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铁证、丰富而生动的实体教材,也是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衡水安济桥这一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科学性。其内部砌石均用铁件连结,砌体均为灰浆砌筑,并以铁件连接,增强了桥的整体性,同时,拱券采用横联式,防止桥向两侧开裂。桥体七孔联拱,是单拱的集合体,金刚墙及撞券石厚重,承重、抗洪能力很强,桥拱水平推力小,每孔可自行平衡,一孔受损,其他拱可以安然无恙。当年中孔被炸毁后,东西次孔依然存在,充分说明了这种拱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这种拱券为双心券,造型优美,为拱体结构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遗存。分水金刚墙分水尖,科学地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减小了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力,也减少了桥墩对流水的阻力,从而也增大了桥体的稳定性。
衡水安济桥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桥梁整体雄伟壮观,造型均称,比例均衡,桥上望柱石狮雌雄相间,两两相对,互相呼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望柱间石栏板高浮雕精美的卷云纹宝瓶图案,桥下各孔拱券龙口石戏水兽等雕刻风格别致,手法粗犷豪放,造型生动逼真,神态别具风采,反映了当时工匠高超的雕刻水平。由河水、石桥、狮子、明月等元素构成的“衡桥夜月”美景,就是著名的衡水八景之一。
据介绍,衡水安济桥在此次修缮工程完工后将作为景观步行桥使用。有关部门也将加强日常管理,重点保护。广大市民翘首以盼的“衡桥夜月”盛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于世!
来源:衡水日报记者韩雪编辑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