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混凝土的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硬化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水分变化和温度变化等引起的体积减小,按照形成原因可以简单分为温度收缩和失水收缩。温度收缩主要由水泥水化期间引起的温差收缩,混凝土失水现象是另一个引起收缩的因素,失水收缩包括水化消耗水和外部环境作用下的干燥失水。由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复杂,其收缩一般为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具体包括塑性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化学收缩和碳化收缩六类。因此,仅仅重视其中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塑性收缩
混凝土浇筑后,一直存在蒸发现象,即使空气湿度特别大(只要湿度小于%),当混凝土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泌水速度时,便会产生收缩,因为发生在混凝土的塑性阶段所以被称为塑性收缩。当塑性收缩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力时就会引起塑性开裂,混凝土初凝前不具备强度,微弱的收缩拉力都会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
在干燥的环境中,再加上风和高温的作用,混凝土如果不能及时养护,一直处于失水状态,在面积的工程部位,如道路、地坪、楼板等,更容易失水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和垫层进行湿润或刷油处理,浇筑完成后即采用密封保水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遇高温或大风天气,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膜覆盖、洒水养护,并适当延长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能进行覆盖养护的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消除泌水通道,弥合已经形成的裂缝,但应注意避免抹压过度,使结构形状改变。此外,混凝土沉降引起的裂缝通常也是塑性开裂的一种,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匀质性差时容易出现。如混凝土浇筑、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骨料下沉过程中受到钢筋的阻挡造成钢筋上方仅剩砂浆,钢筋上方混凝土过薄就容易产生塑性沉降顺筋裂缝。
自收缩
自收缩是指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在恒温密封条件下,在表观体积或长度上的减小。混凝土初凝后,内部的水分虽然难以向外部散失,但随着水化的进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逐渐降低导致毛细孔液面形成弯月面,使毛细孔压升高而产生毛细孔负压,引起混凝土的自收缩。随着高效减水剂的使用,混凝土水胶比的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