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26日讯(记者黎先才通讯员王德华殷进猛陈嘉伦)“半桶水倒在透水砖上,十秒内全部被吸纳。”今日上午,随着武汉市青山区长青路海绵改造工程最后米路面沥青铺设完成,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青山区第三批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等海绵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标志着全国海绵城市试点武汉青山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年4月9日,武汉成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以青山示范区和汉阳四新示范区两大示范区为主。以青山示范区内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为例,今年10月,经建设单位和施工方中交二航局近一年努力,通过海绵化改造,焕然一新。
记者在校园现场看到,校园路面新铺设了透水沥青,人行道上面铺设了透水砖,校园内绿树成荫,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小巧别致的海绵园林景观。现场技术员拎着半桶水将水倒在铺设了透水砖地面人行道上,短短十秒内,地面将水快速全部吸纳。
“校内雨污水管网混接,各项排水设施老化。同时,周边高楼林立导致学校逐渐变为了周围区域内的地势最低点,平均均落差1.7米以上。改造前,有一年学校曾淹水三次,大门口积水最深曾到达小腿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副校长胡正茂说,改造时,施工方疏浚了雨水和污水管道,更换了米长的各种口径管网,人行道地面则采用透水材料铺设,便于吸纳雨水,以往学校遇大雨积水一般需一天排完,完工后一般两到三小时可排完,学校路面“俨然”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体。
中交二航局青山海绵工程项目总工覃吉云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最重要理念是渗、滞、蓄、净、用、排。以往,城市治水最直接的是直排水,很多雨水白白浪费,而海绵化的改造重点在于使雨水得到缓排、回用。
在实施青山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时,设计单位结合各个小区不同的特点来想办法“留住雨水”,如改变绿地高、道路低的现状,将小区绿地下沉,收集雨水;盲道、人行道上铺设透水砖,雨水通过透水砖上的小孔渗入到地下;在小区内建蓄水模块,雨水经它们回收,用于自助洗车和浇灌小区植物。
路面铺设透水砖是海绵化改造运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覃吉云介绍,根据设计要求,透水砖下的找平层为20毫米中粗砂垫层,但是铺设完成后,在车辆、人群等荷载作用下,对砂垫层会造成一定挤压作用,使得部分砂产生位移,造成透水砖平整度达不到设计标准。通过与设计院进行沟通,项目部调整砂垫层材料为干性砂浆,很好的解决了透水砖平整度不够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透水性能。
另外,透水混凝土强度则是海绵化改造又一难点。记者了解到,因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无砂的混凝土,按照常规工艺无法配置出高强度标号,加之在人工密实的过程中具有较大随机性,其透水性能也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交二航局海绵改项目部与武汉港湾设计研究院合作,根据项目部要求,进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调整,在常规材料的基础上加入特定的增强剂,利用大量对比试验得到合适的配合比例,取得良好效果。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前期可期。根据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截至年,武汉市城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化要求;截至年,这一面积要达到80%以上,70%的降雨将有望就地消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