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地下室设计标准化

地下室设计标准化

编写目的:在公司前期开发阶段,为指导和审核地下室设计问题,根据国家规范和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管理经验,结合前期地下室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地下室设计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明确一些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形成一套地下室设计标准化文件。

一、平面布置:

地下车库成本控制的最主要方面是单车位车位面积控制,应最大可能在住宅主体范围以内设置地下车库,增加标准柱距车位布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减少土方开挖,并通过地下室侧墙做采光、通风、排烟处理;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周边市政道路平均标高平,减少土方开挖。主要控制点如下:

1.1原则上地下室建筑面积尽量少做,以节约成本。

1.2与规划局确定总停车位数及地面、地下停车位数。地下车库面积按30平方米每个车位进行规划(不含人防车地下室,含人防地下室的车库面积按32~35平方每个规划)。

1.3地下室出入口设置

1.3.1与物业公司确认车辆管理流线。

1.3.2住户地下车库出入口宜布置在小区门检区域之内,不宜直接对外设置,以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的配备。

1.3.3车库出入口车辆出入流线应与道路车辆流线相符避免交叉。车辆入口处应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车辆出口则尽量靠近小区车辆出入口。

1.3.4车库出入口数量

1-辆地下车库可只设一条双车道。

-辆地下车库设二条单车道坡道。

-辆地下车库设一条双车道坡道、一条单车道坡道。

-0辆地下车库设两条双车道坡道。

1.4覆土

1.4.1主体5米范围内荷载按1.2米覆土考虑(管网部分),消防扑救面以外中庭部分覆土按0.6~1.0米覆土考虑。

1.4.2特大型乔木种植宜采用树池满足局部覆土要求,并进行局部结构加固计算或设在柱位处。

1.4.3水景及游泳池部位不考虑覆土荷载。

1.4.4景观微地形营造用轻质泡沫填充,减轻结构荷载。

二、地下室层高控制:

2.1采用自然排烟:

地下室层高=车位最小净高(2.2米)+梁高(0.65米~0.70米)+水电高度(0.3米)+排烟风管高度(0.0米)+设备预留安装高度(0.2米)=3.35~3.40米

2.2采用机械排烟

地下室层高=车位最小净高(2.2米)+梁高(0.65米~0.70米)+水电高度(0.3米)+排烟风管高度(0.4米)+设备预留安装高度(0.2米)=3.75~3.80米

三、地下室柱网:

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小跨度柱网能有效控制地下室梁高,从而控制地下室层高。大部分柱距开间方向尺寸为7.8米,进深方向轴线尺寸为4.8米,柱子大小为x。如下图所示:

四、地下室采光与排烟:

4.1半地下车库:

在允许做自然排烟的半地下车库,利用半地下室的侧面窗及顶板开洞的组合方式做自然排烟处理,节约排烟风管,节约层高。

4.2全地下车库:

在允许做自然排烟的全地下车库,利用地下室顶板开洞的方式,在满足排烟面积和距离的前提下设计,节约排烟风管,节约层高。

4.3地面排烟井道:

结合总平景观,对排烟井道做美化处理,达到即可排烟又可采光的目的。

五、车道设计:

5.1普通直线车道:单行车道宽度4米为宜,如考虑停车,车道最小宽度为5.5米;双行车道宽度6米,停车方式为垂直式后退停车。

5.2车库出入口宽度:单行车道宽度为4米,双行车道宽6米。

5.3直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防火疏散用单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7米。

5.4曲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双行车道宽7米。

5.5车库汽车环行道的最小内径:一般取3.9~4.2米即可。

5.6坡道坡度:

5.6.1直坡道起始段缓坡坡度宜为7%,长度3.6m,中段坡度15%。

5.6.2弧线坡道起始段应采用竖曲线半径不小于22m的缓坡连接,中段坡度12%.

弧段坡道横向找坡5%。

5.6.3坡道起点处应设挡水带,坡度10%高度宽度0。

六、地下室排水设计:

地下室排水设计主要有明沟和地漏排水两种:

埋深较浅的半地下车库,地下水位较低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地漏排水方式,优点是可以节省厚左右垫层高度。缺点是地漏内卫生问题,容易造成异味散发、虫、鼠害等,且因全部水平管线均在底板下,清理疏通和维修均较困难。

明沟式排水方式一般采用车库底板上做~厚垫层,垫层厚度主要由明沟长度决定。优点是明沟构造简单,清理维修方便,无虫、鼠害,无车库内异味等卫生问题。明沟设计布置,尽量沿停车位后部墙边或两排车之间进行。

七、地下室综合管线设计:

7.1地下室车库管线综合铺设从上到下依次为:电气线槽、给水管、通风管、水管(喷淋)。

7.2管线交叉应在次梁位,遵循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复杂时应做剖面分析图。

7.3管道设计应严谨规整,避免斜拉管线。

7.4公共部分的管线应避开地下室赠送面积。

八、地下室顶板的设计:

8.1顶板结构设计首先需确定顶板覆土厚度,确定消防的走道、走向和位置。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地下室顶部大部份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

8.2地下室裂缝及控制方法: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许多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漏掉抗裂性验算;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建筑物超长未设缝或留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设置不当;外墙施工缝或后浇带详图未交代;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未设沉降缝等。导致违反设计规范,产生渗漏现象。

8.3保护层和垫层厚度:结构厚度不应小于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小于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mm。工程实践表明如果结构厚度或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规范限值常常是引起渗漏水现象的常见原因。

九、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9.1施工阶段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出现极大部分是由于温度、收缩和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变形引起的。在地下室施工时,因为上部荷载不大,地基下沉的可能性较小,主要由于温差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其出现的直接原因有:①泵送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增加;②混凝土的等级日趋提高水泥的用量相应增加;③由于地下室底板较厚及大量采用超静定结构,使结构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④施工方法不当。

9.2控制裂缝的措施:①合理布置钢筋,钢筋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7~15倍,合理的钢筋配置可以起到减轻混凝土收缩的程度,在相同的配筋率下,应选择细筋密布的办法。②合理留设伸缩缝,伸缩缝是为了防止结构因温度效应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缝。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式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间距为55m,合理设置伸缩缝对大体型结构防止温度裂缝是非常有效的。③后浇带它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设计后浇带的目的是取代结构中永久性的伸缩缝。要求在浇捣后浇带之前结构混凝土至少30的收缩已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