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兴延高速2690吨大桥空中转体,

7月5日16时40分,位于兴延高速营城子互通立交桥区的兴延高速上跨京包铁路立交桥,经过分钟同向顺时针74.5度转体,完成高空精准对接,实现双幅跨越京包铁路,为兴延高速年年底通车奠定基础。这是高速公路上跨北京铁路局管辖运营线的第一架钢箱梁T构转体,也是北京地区跨越线间距最大的转体桥。来看一段延时视频:兴延高速是北京世园会、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基础设施,这条高速路建成后,将与延崇高速相接,可有效缓解京藏、京新高速高峰时段拥堵现状。在兴延高速营城子互通立交桥区,需要建设一个跨京包铁路的立交桥,这个立交桥施工长度米,桥梁分幅设桥,单幅桥宽17.5米,两幅桥净距0.5米,全宽35.5米,单幅转体梁重为吨。为减少桥梁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干扰,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平稳,建设者采取“先建后转”工艺,先沿着铁路平行方向建设桥体,再将建好的桥体按顺时针方向转动74.5度,转体至设计位置。经过多次论证,钢箱梁便于安装,对铁路运行影响小。然而,要确保成功转体并安装,在施工时还需要克服“管线迁改数量大、施工环保协调工作多和既有铁路施工安全风险大”三大难题。跨京包铁路立交桥转体前张延波摄同时,跨京包铁路桥转体时,跨越的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匝道和地方路线路繁忙,铁路桥跨度又大,增加了转体时的控制难度。“尤其京藏高速匝道和地方路车辆繁多,每秒钟都可能有车通过;转体时还要跨过高压线,安全风险也非常高。”京兴延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张国锋说。面对种种困难,项目进场以来,项目部向施工人员普及临近铁路施工安全知识,协调北京市铁路局调配40余人进行现场安全监管,确保营业线施工、行车、人员及设备安全,目前无一起施工重大伤亡事故。在转体过程中,“一根铁钉都不能掉落”,是这次转体过程中项目部所有人牢记于心的一句话。施工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了BIM技术,依托BIM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模拟性等特征,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体全程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实时比对,准确控制转体角度。该桥还采用平面转体法和钢箱梁T构进行施工。平面转体施工法相比传统单球铰转体方案,更安全、高效,解决了场地限制、不平衡转体等难题。钢梁厂内加工现场装配,结实耐用,不使用混凝土,不用钢绞线,无扬尘,节约工期30%,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噪声,保护沿线植被与自然环境,且使用寿命达到一百年后可回收再利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来源

北京日报文字

北京日报记者孙佳琪刘研李瑶图片

北京日报记者张延波段学锋编辑

苏越来源:北京晚报新媒体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