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生活报」
我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各地市如火如荼进行中,但自家的小区到底按什么标准改,居民也不知道。为加强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规范引导,提高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2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了《黑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改造啥标准居民按内容看。
基础类改造——
屋面做防水增设燃气管道
对沿街建筑物较完整的外墙饰面宜进行清洗或重新粉刷,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屋面保温及防水应包括屋面防水层、水落口、出屋面管道孔口修缮,女儿墙及伸缩缝裂缝维修、挑檐或造型等存在松散脱落隐患部位的处理等。
供气设施方面,、小区未通管道燃气但具备条件的,应增设燃气管道。新增燃气管道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等安全要求。小区燃气管道、管件、调压设施等有损坏、超期使用的应进行维修或更换,管道、管件、调压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小区燃气改造应实现“一户一表”。
供热排水跑、冒、滴、漏都要修复或更换
供热设施方面,供热管道使用年限较长,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阀门锈蚀、漏水等应进行修复或更换。对供热入户检查井至公共空间分户计量表之间老化、破损、跑漏严重的管道应予以更换;对供热入户检查井至公共空间分户计量表之间保温层脱漏、破损的管道保温层应予以更换。
给排水设施方面,供水设施、管材材质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的;给水管道使用年限较长,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阀门锈蚀、漏水;对给水入户装置至公共空间分户计量表之间老化、破损、跑漏严重的管道应予以更换。
楼道公共部位也要整修
破旧、黑暗、杂乱的楼道应进行修缮、清理和粉刷,达到安全、明亮、整洁的标准,楼道内公共设施应能正常使用。应修缮楼梯间、楼道的老旧内墙、顶棚、楼地面、踏步、踢脚。楼道及室外公共走道护栏及扶手缺失、损坏及影响正常使用的,应进行整修且不应减小原有通道有效宽度。楼道内采光窗缺少玻璃的,应配齐玻璃;缺扇、没有维修价值及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外窗,应进行整体更换。并应满足采光、通风、排烟等现行国家及黑龙江省规范规定。
小区道路拓宽满足消防救护要求
小区道路改造时结合现有条件优化小区路网系统,宜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改善交通状况。小区路网系统应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小区道路应能满足消防、救护等车辆的通行要求。小区道路改造时应根据路面破损评定情况进行罩面、局部修补或翻建,小区道路结构根据地方市县情况而定,宜采用沥青路面,宅间路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宜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
小区要设立门禁系统
小区门禁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区应设置门禁系统,小区原设置的门禁系统,需要进行检查维护。有条件的小区可选用可视对讲,信号可接入物业管理中心。小区车辆出入口设置道闸管理系统。
完善类改造——
景观绿化座椅、花架、廊架、景亭都要有
改造后绿地面积不宜减少。整治现有绿地,清理占绿、毁绿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有绿化用地,保障绿化设施完善。可适量增加座椅、花架、廊架、景亭等景观小品。小区宜根据现状条件,结合建筑采光、季节变化,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合理调整、设置乔灌木配比和常绿植物比例,提升植物景观空间效果,改善居住环境。
可加装电梯
未设置电梯的住宅,以业主自愿的方式,在不影响消防安全、日照、采光、通风、楼体安全的情况下,可考虑增设电梯,并符合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加装电梯应在满足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防水措施,不应降低既有建筑的节能效果。电梯电源应以专用回路供电,并设置专用的计量装置。
设置停车地儿还可建立体的
结合小区道路交通条件,合理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增设交通标志,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对用地紧张的小区可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场。宜利用架空层、半地下空间、优化地面车位布局等多种方式增建机械车库,缓解居民的停车需求。通过绿化占补平衡,改造绿地用于增加停车位。
体育健身设施还可配助老呼救系统
老旧小区改造应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服务群众的原则,适当增设室外健身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应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良好,排水通畅。场地铺装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防滑等级及防滑性能指标应满足严寒地区的特殊要求。
此外,老旧小区庭院还可进行无障碍及适老设施改造,配建无障碍通道,包括无障碍坡道、盲道、轮椅坡道及缘石坡道等。主要出入口、住宅出入口增设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适老性社区向智能化转变。可结合光纤入户工程实施,增加居民家庭老年人助老呼救等系统。
提升类改造——
服务设施到位幼儿园、家政都配上
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通过改造增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周界防护等智能感知、5G设施、助餐、家政、便民市场、便利店、公共服务用房等公共配套服务场所,增强小区服务功能,改善提升住宅小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息。养老、托幼设施改造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如增设养老配套用房,按每百户15-20平方米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设置。
大数据互联网建成智慧小区
健全周边防护等智能感知设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建立或引进成熟的智慧小区信息化平台,将与小区有关的政府职能、物业管理、业主服务、社会服务资源、区域经济信息通过平台融为一体,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充分利用。建立“人、车、物、事”的信息资源库及立体动态的关系数据库,为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并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联动。
记者:张立梁晨摄影:张立梁晨